日期: 2017-12-01 11:43:07 来源:
【作者】邓如金;潘其旭
【单位】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广西社会科学院壮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壮族; 民歌; “诗那”; 三声部; 特色;
【来源】《中国音乐》2017年第2期
【摘要】通过田野考察,阐明流传于广西德保县一带的壮族传统"诗那·嘀抬乐"三声部民歌的咏唱规则及艺术特色,探析其产生的历史文化渊源。"诗那"意为"田园歌诗",是"那文化"(稻作文化)的产物。分别由10人左右组成的男歌队与女歌队进行对唱;一人唱"嘀"(高音),数人唱"抬"(中音),多人唱"乐"(低音);全歌由"初始歌""对答歌"和"结束歌"三段乐章构成,结构严谨,旋律优美动听。但当代已出现简化为二声部的趋向,传统三声部合唱形式面临濒危之势。文章旨在挖掘、抢救这项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并藉同期刊出的《我请山歌来做媒》("嘀抬乐")词曲相关资料,让大家领略其独特风貌及供研究参考。
【全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