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纵览

  • 党建谱新篇 扶贫勇争先——自治区直属机关抓党建促脱贫工作纪实

    来源:  发表时间:2018-09-01 14:14:42  

    作登瑶族乡是田东县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办公厅的联系帮扶下,该乡的平略、坡教、陇桃、陇那4个贫困村陆续成立10个合作社,党员干部带领村民养牛、养兔、种水果,先后实施种养殖产业项目21个。去年底,这4个村子分红收入共21.4万元,贫困村、贫困户有了稳定收入来源。

    这只是一个缩影。近年来,在自治区直属机关工委的组织和引导下,自治区直属机关把助力脱贫攻坚作为机关党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抓手,组织动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积极投身到全区脱贫攻坚主战场,推动机关党建与脱贫攻坚工作深度融合,助推精准扶贫工作迈上新台阶。

    结对共建 夯实脱贫攻坚“桥头堡”

    西林县周帮村、旺子村贫困户数和贫困人口在全县41个贫困村中分别排名第一和第二,是该县脱贫攻坚的“硬骨头”。自治区民政厅机关党委牵头引导各级民政部门党组织与周帮村、旺子村开展多种形式的结对共建活动,共为贫困村党组织筹集到各种资金400多万元。截至201711月,旺子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从242户下降到131户,周帮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从243户下降到136户,切实发挥了贫困村党组织推动脱贫攻坚的领导核心作用。

    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有效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途径。区直机关各单位党组织充分发挥自身党建工作的优势,实行各单位机关党委与贫困村党组织结对,机关党支部与村屯党组织结对帮扶,帮助贫困村党组织建立完善党建工作制度,做到组织共建、基础同筑。

    自治区党委党校、科技厅等单位通过政策宣讲、智力扶持、信息提供、项目支撑、基础建设等方式,帮助贫困村党组织打基础、育产业、创品牌、促增收,有效提升双联村党组织凝聚力、影响力、号召力,使贫困村党组织成为推动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心骨”,发挥好贫困村党组织在脱贫攻坚战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转变作风 党员干部当好“排头兵”

    自治区直属机关工委连续4年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利用节假日回乡开展调研活动,并积极推动调研成果转化,将有关意见建议转送自治区相关职能部门,为脱贫攻坚工作献计献策,为自治区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提供有力支撑。

    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司法厅、卫计委等单位通过选派优秀干部轮流驻点帮扶,为贫困村建设一支好的致富带头人队伍和后备干部队伍,留下“不走的工作队”。

    自治区公安厅对口帮扶龙州县7个贫困村。厅属80多个党支部采取支部对支部、党员帮扶贫困户的模式,充分发挥老党员、退伍军人的带头作用,形成了鸽子、百香果、土鸡、牛、羊、蜜蜂种植养殖,以及农家乐、峡谷漂流等一批乡村生态旅游等产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到41个,取得了较好效益。

    广西电网公司派驻东兰县坡索村第一书记周晨笑言自己是享有“特权”的党员——广西电网公司把“急难险重”工作明确为党员的“特权”任务,让党员带头挑重担、啃硬骨头。工作中,周晨把东兰乌鸡规模化养殖、农村淘宝试点等列入全村党员“特权”任务,带头探索实践脱贫新项目。至去年底,全村人均收入增加了2100元,村集体经济创收7.5万元,贫困发生率由31.1%下降至2.19%,该村党支部也荣获自治区“五星级农村基层党组织”称号。

    强化支撑 多措并举巩固“大后方”

    立下愚公志,啃下“硬骨头”。如今,广西138个区直、中直驻桂单位6100多个党组织切实当好800多名派驻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的坚强后盾,精准定位职能职责,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下足绣花功夫,为全区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作贡献。

    金秀瑶族自治县罗运村和平孟村是八角的主产地,2011年起所有八角树染上炭疽病,导致8万亩八角树绝收。为帮助村民治好炭疽病,自治区环保厅机关党委多次邀请专家上山会诊,配制治炭疽病药,助力两村的八角产业逐步恢复生机。

    在扶贫攻坚工作中,各机关单位发挥自身行业优势,全面对接专业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等不同方式,最大限度地汇聚各方资源,协调解决贫困村基础设施改善、产业发展、劳动力就业、移民搬迁等实际问题,推动扶贫政策和项目落地。

    自治区住建厅积极发挥建设职业技能培训优势,为400多名贫困村群众讲授建筑专业技能知识,帮助他们提高就业能力,推动扶贫工作由“输血”向“造血”的良性转变。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商务厅、妇联、广西农科院分别开展了“一扶一帮一联”“党旗领航 电商扶贫”“产业到家 牵手妈妈”巾帼脱贫、“党旗引领脱贫路”等主题活动,引导和扶持农民发展经济,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来源:广西日报 2018-03-01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