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19-04-24 19:11:3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2019年02月28日
【作者】雷小华;张磊
【单位】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博士;广西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中心
【关键词】比较研究;“一带一路”;中越“两廊一圈”;“人字型”中缅经济走廊
【来源】《东北亚研究》2018年第3期
【全文转载】
中越与中缅经济走廊建设比较研究
作者:雷小华 张磊
中越“两廊一圈”是指“昆明-老街-河内-海防-广宁”和“南宁-谅山-河内-海防-广宁”经济走廊以及环北部湾经济圈。中缅“人字型”经济走廊是指北起中国云南,经中缅边境南下至曼德勒,然后再分别向东西延伸到仰光新城和皎漂经济特区的经济走廊。两条经济走廊是中国与周边国家经济合作的重要支撑。越缅国情差异是影响经济走廊建设的根本因素,其建设背景、内容、合作基础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比较研究,总结中越“两廊一圈”建设的经验及做法,对推进中缅“人字型”经济走廊建设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中越“两廊一圈”与中缅“人字型”经济走廊建设的比较
“两廊一圈”建设由越南主动提出,越南政府建设“两廊一圈”的意愿相对较强。越南共产党执政这一政治制度让越南政府能够在国家战略的实施和推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保障了越南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中越“两廊一圈”建设提出后,越南政府积极推动其建设,“两廊一圈”也成为中越两国领导人会晤时出现的高频词汇。越南国家领导人在不同场合关于“两廊一圈”建设的积极表态反映出越南对推进其建设的强烈意愿。
“人字型”中缅经济走廊建设由中国主动提出,中缅两国发展优势互补明显,合作潜力巨大,因此缅甸对建设经济走廊的倡议表示赞赏,“人字型”中缅经济走廊建设将成为两国共建“一带一路”的新载体,成为深化中缅关系发展的新切入点。缅甸政府建设“人字型”中缅经济走廊的意愿相对较弱。缅甸是多民族的联邦制国家,不同政党代表不同民族的利益,反映出缅甸由来已久且十分复杂的民族矛盾。虽然缅甸政府也采取了诸多措施发展经济,但总体来看,尤其是与越南相比较而言,缅甸对建设经济走廊的意愿并不是很强烈。
近年来,越南经济保持快速稳定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外商投资不断增多。一方面稳定的政治环境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越南积极采取多种措施,促进经济的发展。缅甸在美国等国际经济制裁陆续解除的背景下,外商投资逐步增多。缅甸政府期望短时间内建立自力更生经济战略蓝图的决心,也有助于吸引更多外资来缅,为缅甸经济发展带来资金和技术,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缅甸对外贸易的发展。但越南和缅甸两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仍存在明显差距。缅甸GDP总量约为越南的1/3,货物进出口总额和外商直接投资额的差距更加明显,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将直接影响越南和缅甸两国建设经济走廊的内生动力。越南良好的经济发展状况让该国有能力和基础大力推进“两廊一圈”的建设,并在“两廊一圈”建设过程中保持一定的主动权,而缅甸相对薄弱的经济基础将使其在推进“人字型”中缅经济走廊建设中缺乏必要的支撑和动力,也可能让该国在推进经济走廊建设过程中更多地依赖中国的支持。
基础设施是影响中越“两廊一圈”和中缅“人字型”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因素。越南和缅甸两国在经济走廊范围内地区的基础设施水平都较低,但相比较而言,越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高于缅甸。近年来,越南日益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北部的发展重点是推进河内、海防和广宁省等主要交通枢纽的运输功能,最终目标是加强与越南其他地区及外国的交通运输联系。这些地区也是“两廊一圈”建设的主要范围。缅甸在过去几年致力改善交通等基础设施,目前仍没有关于基础设施建设的专项规划,处理缅甸全国超过90%进出口货物的仰光港也急需扩展及升级改造。此外,关系到“人字型”中缅经济走廊建设的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水平也亟待提高。
良好的国家间关系是推进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基础,缅甸和越南都与中国接壤,都是中国周边外交的重点,两国与中国业已开展了多层次、多领域的双边及多边合作。目前,中国已经连续十几年成为越南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国经贸关系不断深化,但南海问题仍将是中越关系发展的不稳定因素,中越关系的波动也将对“两廊一圈”的合作产生直接影响。中国是缅甸的最大邻国、最大贸易伙伴国和最大投资来源国。缅甸民盟政府成立后立即邀请中国外交部部长访问缅甸,从而使中国外交部长成为缅甸新政府执政后的首位外国政要,反映了缅甸新政府希望加强与中国合作的强烈愿望。中国提出“人字型”中缅经济走廊建设也是进一步促进中缅关系发展的举措,中国也将投入更多的资金、技术等支持经济走廊的建设。虽然中越关系时有波动,但总体保持稳定发展,除了“两廊一圈”,越南参与的周边合作中,中国有很多也参与其中,如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等。而缅甸参与的周边合作中,有些中国并没有参与,如孟加拉国湾经济走廊。
越方加快“两廊一圈”建设的经验借鉴
一是创新走廊建设的体制机制。中越之间已经建立了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的交流合作机制。
二是越方制定了系列走廊发展规划。为加快走廊建设,越南制定了多项具体实施方案。
三是越方加快了走廊沿线基础设施建设。总体上,越方一侧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大成效,其中公路、港口升级和口岸经济区建设相对较快,而铁路建设相对迟缓。
四是越方加快引进外资建设工业园区的步伐。中越两国产业互补性强,在纺织品、建材等领域的合作较有成效。此外,中越还将加紧成立工作组,积极商签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共同总体方案,创建具有中越特色的产业园区或者跨境的经济合作区,融入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中高端。
中缅合作推进“人字型”经济走廊建设需要处理的几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人字型”中缅经济走廊建设与缅甸国内和平的关系,力图确保走廊建设的安全与高效。在缅甸国内冲突事件中,中方可低调发挥建设性作用,积极参与被毁家园的重建以及地方经济发展,争取缅甸国内早日实现和平。
二是借鉴“两廊一圈”建设的经验,实现“借船出海”。“人字型”中缅经济走廊的建设同样需要大力引进外资,建设相配套的工业园区,扩大产品的出口能力,拉动沿线经济的发展,从而实现借外资这艘船出海。
三是结合经济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实现“弯道超车”。中缅“人字型”经济走廊建设除了发挥缅甸优势,建设一定数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还要多加强与当地NGO、行业协会等组织的协作,多关注健康、生态、民生保障等绿色产业的发展,从而实现弯道超车,惠及民生,实现绿色生态发展。
加快中缅“人字型”经济走廊建设的对策建议
第一,制定共同总体规划,进一步凝聚对接共识。首先,要加强中缅“人字型”经济走廊与缅甸国内20年全面发展规划中的四条经济走廊的对接。其次,要进一步努力在中缅外交+国防双边合作机制框架下,组建中缅联合工作组,加紧制定“人字型”中缅经济走廊发展规划。
第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设施联通水平。两国要加快建设中缅交通基础设施合作项目。加快铁路、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对接;推动缅甸加快瑞丽至缅甸皎漂的铁路前期可行性研究;推动缅甸国内仰光港、皎漂港等港口建设;鼓励仰光机场、内比都机场与中国的南宁、昆明等机场的合作;鼓励融资模式的创新,鉴于缅甸资金实力有限的现状,可以考虑积极申请亚投行和丝路基金,或者与中国企业采取BOT的模式合作。
第三,加快国际产能合作,提高走廊产业支撑。鼓励劳动密集型企业加快对缅甸的产业转移力度,以充分发挥缅甸劳动力红利优势。推动中缅在农业、旅游、海洋经济、能源、矿产资源等领域实现产业优势对接。鼓励双方企业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条件下开展水利水电、矿产资源开发等领域合作。鼓励加大在教育、健康、文化、金融等现代服务领域的合作。
第四,扩大经贸规模与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施贸易畅通。贸易升级包括贸易品种升级、贸易+加工、贸易方式与模式升级(比如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中缅双边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平台,采用互联网+的宣传方式宣传产品、打造品牌,加强上下游配套产品的采购及售后服务等等。
第五,扩大民间交流,进一步夯实社会基础。一是扩大民间交流,实现“民前官后”。相对于中越“两廊一圈”建设来说,中缅“人字型”经济走廊建设则更需要发挥民间外交的作用,需要民间外交走向前台,促进相互理解,相互释疑,夯实走廊建设的民意基础,以消除缅方对中缅“人字型”经济走廊建设所带来的负面后果的担忧。二是大力弘扬历史与现代友谊,以传承两国友好关系。在近代历史上,两国老一辈革命领导人缔造了广传为佳话的“胞波”情谊。
因此,在推进中缅“人字型”经济走廊建设的新时代,中缅两国更需要传承好邻居、好朋友、好胞波、好伙伴的“四好”精神,力争将中缅“人字型”经济走廊建设成为国际合作友谊的典范。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广西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中心。原题《中越“两廊一圈”与中缅“人字型”经济走廊建设比较研究》,《东北亚研究》2018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网 蔡毅强/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