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广西社会科学院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本院要闻 >

本院要闻

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日期: 2019-12-25 11:26:04    来源:

2019年12月18日,广西首个“匠人村”项目在融水苗族自治县白云乡田里村贾里屯启动。“匠人村”项目是广西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过竹研究员策划并指导实施的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项目,旨在以人力资源助力乡村振兴。

“匠人村”项目,广西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专家为指导、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工艺师资源为依托、广西传统工艺人才孵化中心为平台,选择具有旅游开发潜力或已经进行旅游开发的乡村,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广西传统工艺孵化中心的工艺师团队驻村帮扶,办班培训,争取30%以上的农户成为手工艺专业户,打造具有地方特点、民族特色的文旅融合“匠人村”,以“非遗(传统工艺)+乡村旅游”,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提质升级。条件成熟之后,与相关旅游景区合作,选派优秀学员在合作景区内开设传统工艺微作坊,实现民族传统工艺人才及产品走出去,拓展更大的社会空间。

2019年4月11日至12日,由国家人社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主办的第64批中国博士后科技服务团深入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和融安县,智力帮扶,助力发展。活动期间,广西社科院过竹研究员团队,与融水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合作创办“广西传统工艺人才孵化中心”,计划通过“匠人村”等项目,培养一批传统工艺从业人员,为融水、柳州乃至广西传统工艺产业发展奠定人力资源基础。

“匠人村”项目开班交流会和开班仪式上,市、县、乡相关部门领导鼓励村民努力学习,传承技艺,提高乡村旅游从业技能,把老师的技艺学到手,建设家园、劳动致富。广西社科院文化所过竹研究员生动风趣地给村民讲述如何发现“乡土黄金”,创造乡村价值,掌握手工技艺,拓展创业渠道。交流会气氛活跃,掌声阵阵。

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广西传统工艺孵化中心的工艺师送艺进村,就地培训,给贾里屯95名村民学员言传身教,开展传统工艺棕编、蜡染、织绣、剪纸项目培训。本次培训,采取村民自主选择导师,小班教学,师徒传承,现场教学+视频巩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2019年12月18-20日,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广西传统工艺孵化中心的蜡染工艺师卢菁菁、编织工艺师潘武、织绣工艺师侯芳倪、剪纸工艺师吴双林等分别带着学员,言传身教,手把手传习。通过培训学习,学员初步掌握棕编、蜡染、织绣、剪纸的基础技法。之后采用网络视频教学、师徒微信交流的方式巩固基础技法。待学员将基础技法巩固后,工艺师二次入村进行提高技法的培训学习,然后采用网络视频学习、师徒微信交流的方式巩固所学技法。待学员完全掌握所学技法后,工艺师三次入村进行强化培训,最后举行结业考试与优秀学员评选。整个培训学习为期1个月。

同时,广西社科院、广西大学、南宁师范大学的专家学者过竹、苏朗、戴楚琪等深入考察贾里屯,结合贾里屯文旅资源,帮助贾里屯做好乡村文旅发展规划,为贾里屯拍摄宣传视频,助力贾里屯乡村文化旅游发展。

广西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广西传统工艺人才孵化中心、广西大学艺术学院、南宁师范大学旅游与文化学院等与融水苗族自治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手贾里,共建“匠人村”,探索民族传统工艺传承与开发利用新方式、乡村文旅融合新路径、乡村振兴新模式。

(院文化所供稿)

1577244416106989.jpg1577244429795786.jpg1577244440428553.jpgimage007.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