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2-02-21 17:57:47 来源:
2021 年 4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视察时强调,要“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在边疆民族地区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边疆民族地区同步进入转型升级谋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区具有沿海、沿江、沿边的独特区位优势,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在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新征程上,要以人口集聚、产业集群、环境集成和资源集约为抓手,扎稳战略根基、夯固实体根基、厚植人文根基、筑牢生态根基,加快闯出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一、抓人口集聚,扎稳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战略根基
一是力争强首府战略取得重大突破,加快实现人口总量破千万、经济总量上万 亿。千万人口、万亿 GDP,前者涉及集聚度和影响范围,后者代表经济能级。到2030 年之前,要奋力争取强首府战略实现千万人口和万亿GDP两大目标,夯实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振兴发展基石,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入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将南宁打造成为产业发展新引擎和创新发展主力军。
二是着眼长远,持续推进人口和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充分认识人口和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处理好人口规模与人才结构之间的关系,大幅提高劳动年龄人口素质和技能。建立健全科学的人口发展指标体系和人口动态监测评估机制,完善以人口政策、人才开发、就业促进、社会参与为支撑的政策体系。
三是聚焦产业,高标准、规模化培育一大批高技能人才。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重点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依托大型骨干企业(集团)、重点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加强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推动高技能人才总量稳步增长、素质大幅提高、效能明显增强。
二、抓产业集群,夯固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实体根基
一是坚持“三个立足”,聚焦“三个打造”。立足独特区位优势,打造中国—东盟产业转移合作基地,加快承接产业转移,争取国家产业转移政策支持,着力构建“大湾区—北部湾经济区—东盟”跨区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立足特色产业发展,打造全产业链优化升级示范区,聚焦特色发展领域,发挥特色资源优势,按照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提升做强传统优势产业,壮大“链主”企业,带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立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造西部制造强区。围绕重点产业集群、重点产业链,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精准聚焦实体经济,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集群。把发展着力点放在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上,实施特色加工业提升行动,持续做大做强螺蛳粉、罗汉果、龟苓膏等特色产业,打造一批特色产业集群。打好特色牌、绿色牌、长寿牌、富硒牌,培育一批在全国叫得响、过得硬、有影响的“桂字号”品牌,聚焦细分领域,加快打造广西特色产业IP,形成品牌竞争力和影响力。
三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创新业态融合发展模式。持续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持续推进业态创新,围绕贯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探索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新模式,大力发展数字工业、生态康养、创意设计等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工农文旅一体化融合发展。
三、抓环境集成,厚植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人文根基
一是打造具有卓越能级的企业营商环境。要全力推进行政审批“一制三化” (承诺制,标准化、智能化、便利化)改革,从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产业环境五个维度着力,以企业全生命周期和高质量发展视角,锚定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目标,打造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营商环境。培育“企业想到的办到了,企业没想到的也办到了”具有实效的营商环境。
二是打造具有显著优势的人才发展环境。要深入实施人才强桂战略,创新人才共享机制,稳定现有人才队伍,拓宽高层次人才引进渠道,聚焦服务创新型、创业型、智力型人才队伍建设,最大限度发挥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建设具有影响力、吸引力的中国—东盟人才蓄水池。
三是打造具有特色优势的人文宜居环境。要持续保持人口良性集聚态势,更好发挥宜居康养优势,加快配套完善中心城市人文基础设施,从根本上解决文化配套设施不足、人文氛围营造不足等问题。利用生态宜居、适老康养的环境优势,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和世界级宜居康养基地,在全国率先发布宜居康养指数,加快做好适老化建设。打造全国一流、国际先进的文旅龙头企业。
四、抓资源集约,筑牢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生态根基
一是增强创新驱动能力,强化绿色引领示范。加快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按照“前端聚焦、中间协同、后端转化”加快创新型广西建设,统筹好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持续推进绿色技术创新,围绕新技术新材料拓展产业链,打造绿色生产方式,大幅提升资源集约利用水平,“一驱” “一引”互相结合,把广西独特区位优势更好转化为开放发展优势。
二是增强技术改造能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要以技术改造升级为支撑,不断提高农林资源、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推动制糖、造纸和木材加工等产业向精深加工、循环经济产业链延伸,加强有色金属产业新工艺新技术研发,全面推广减碳降耗先进技术,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加强资源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
三是增强生态经济优势,全力推动绿色发展。要加快培育生态型产业,开创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建设生态绿色产业基地、特色资源绿色加工基地与新兴生态产业基地,建立绿色技术研发创新平台,加快打造以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工业、生态创意等为主导的生态经济体系,努力在“绿色赛道”上跑出广西“加速度”。
【来源】《当代广西》2021年第23期
(作者系广西社会科学院经济发展与战略决策研究学部主任,广西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