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广西社会科学院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学术动态 > 科研成果 > 学人观点 >

学人观点

【观点】陈立生: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更大作为

日期: 2022-11-03 11:49:16    来源:《当代广西》2022年第21期

党的二十大报告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制高点,科学谋划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充分肯定了新时代10年以来广西取得的工作成绩,对广西提出了“五个更大”的重要要求,进一步为广西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把舵定向,为奋力开创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新局面提供了根本遵循。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更大作为”位列“五个更大”重要要求之首,既是目标要求,又是关键举措;既是努力方向,更是方法路径。从“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到“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更大作为”,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发展一脉相承、相互贯通的殷殷期许,更体现了新时代新征程对广西发展的新要求。我们要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作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促进广西发展的铆合点,把“展现更大作为”作为“怎么办、怎么干”的发力点,凝聚起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八桂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以科教振兴激发高质量发展动能

科技兴则民族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出了重要部署,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实现加快发展、转型升级、全面提质,关键在创新,基础在教育。因此,奋力开创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新局面,必须加快推动科教振兴,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科技强桂行动,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深入推进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努力把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着力打好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整合挖掘现有创新平台潜力,引进培育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促进教育公平。着力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促进全民终身学习。

二、以产业振兴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产业是强桂之基、富民之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当前,我区仍是后发展欠发达地区,正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产业是最急需补齐的一大短板。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持政策为大、项目为王、环境为本、创新为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突出抓好工业振兴,实施工业强桂战略、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加大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力度,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布局未来产业,实施“百亿强企”“千亿跨越”大企业大集团提升行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业,加快数字广西、智慧广西建设,实施大健康产业培育工程,开展精准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等工作,做优传统产业、做强主导产业、做大新兴产业、做实特色产业,积极建设西部制造强区。

三、以乡村振兴厚植高质量发展沃土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重申“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并首次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脱贫攻坚任务完成之后,“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要把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深入分析研判“三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全面把握乡村振兴面临的重大任务,系统谋划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思路、举措,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不断提升农民增收内生动力。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大力实施乡村建设、种业振兴、农产品加工业提升等“三大”行动,着力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着力加强和改善乡村治理,深入推进农业农村重点领域改革,完善相关制度,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广西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四、以区域协调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我们要坚持把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重大历史机遇,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主动担当作为,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建立健全区域战略统筹、合作互助机制,促进沿海、沿江、沿边协同发展。要全面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眼“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聚焦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新时代兴边富民等重点任务,持续加强区域重大战略规划、重大改革、重大项目综合协调,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着力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向海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区。

五、以现代化基础设施筑牢高质量发展支撑

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坚实基础和重要支撑,对于推动新时代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助推共同富裕和保障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我们要立足广西实际,以持续推进“五网”建设为抓手,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全方位提高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加快建设5G、云网融合、数据中心、政务网络、工业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积极融入新一代信息网。要深化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织密通达国内主要城市的快速交通网络,打造高效快捷的出行交通圈和快货物流圈,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达到全国前列、西部领先水平。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构建现代化能源基础设施体系和综合能源保障体系,确保能源供给安全。系统推进物流基础设施、产业物流体系、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打造高效、智能、绿色、安全的物流网络。构建功能完善、运营安全的现代城市地下管网体系,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大力推进现代化广西水网建设,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完善水资源配套体系和流域防洪减灾体系,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六、以人才集聚增强高质量发展活力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大计。当前,广西发展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发展是主题,人才是根本。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谋划和推进新时代人才强桂战略,打造区域性人才集聚区和面向东盟的国际人才高地。要以勇于求变、敢于求新、善于求质的精气神抓深化改革、抓人才引育、抓平台建设、抓融合发展、抓环境优化,不断提高人才工作质量和人才效能,全方位全链条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建设吸引人才、造就人才、成就人才的平台体系,增强人才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力,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不断厚植人才发展沃土。充分发挥广西的人力资源优势、宜居康寿的生态优势、开放发展的区位优势、多重叠加的政策优势,聚焦“高精尖缺特”打造科技创新主力军,大力培养引进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高水平创新团队和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大力推动产教融合、产才融合。要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完善人才工作领导体制,建立强有力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用好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这个指挥棒,为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桂战略提供坚强保证。

(作者系广西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