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3-02-10 17:50:51 来源:《当代广西》2023年2-3期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的第四个专题专门论述了“坚持敢于斗争”这一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在专题中,习近平总书记通过四篇文章深刻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斗争历程和坚持敢于斗争的时代价值,深刻阐释了“不断增强进行伟大斗争意志和本领”的实现路径,鲜明提出一系列重大论断,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宝库增添了新内容、作出了新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敢于斗争”的重要论述,是对我们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彰显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品格,体现了我们党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决心与勇气。
一、回望过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是在斗争中成长和壮大起来的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斗争精神》一文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是在斗争中成长和壮大起来的,斗争精神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纵观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自觉挑起历史重任、时代重托,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国家存亡、民族复兴开展了一系列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革命战争年代,党领导人民同国内外反动势力作殊死斗争,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面对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际、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多种复杂严峻的考验挑战,党领导人民迎难而上、坚决斗争,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领导人民取得的“十三个方面具体成就”,以及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成就,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别人恩赐的,而是通过不断斗争取得的。历史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在历经磨难中成长起来的,是在攻坚克难中壮大起来的,通过不懈斗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改变了旧中国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积贫积弱的面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中国奇迹,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迈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二、观照当下,要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斗争内容和形式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现在是和平年代,但没有硝烟的战争同样激烈,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仍在不同战线上持续。从外部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中西方两条道路、两种制度的竞合博弈长期存在,我们要做好长期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斗争准备。从国内看,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外交工作、党的建设等方面面临着各种风险挑战。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我们要继续在内外挑战中乘风破浪,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在攻坚克难中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三、着眼未来,不断夺取新时代伟大斗争的新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在《依靠斗争赢得未来》一文中指出:“我们党依靠斗争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把“坚持敢于斗争”概括为十条具有长远指导意义的宝贵经验之一,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首次为“坚持敢于斗争”设置专题,再到党的二十大报告22次提及“斗争”一词,并首次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列为“三个务必”之一,将“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纳入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个重大原则”。在党的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要理论创新成果中反复强调“敢于斗争”的重要性,这绝非偶然,而是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着眼未来发展而必须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展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光明前景,我们绝不能骄傲自满、故步自封,更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念头,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发扬斗争精神,把握斗争方向,把握斗争主动权,坚定斗争意志,掌握斗争规律,增强斗争本领,主动投身到各种斗争中去,不断征服新长征路上的“雪山”“草地”“娄山关”“腊子口”,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万众一心,团结奋斗,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伟业、新未来。
(作者系广西社会科学院庞亮)
(来源:《当代广西》2023年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