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3-05-16 15:22:17 来源:
在新征程上唱响更加壮丽的青春之歌
——陈立生院长在全院青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五月是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季节,青春洋溢,生机勃勃,总是和青年紧密联系在一起。今天是“五一”收假、“五四”青年节后第二个工作日,在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我们召开全院青年工作会议,意义十分重大。这是继2021年之后召开的第3次全院青年工作会议,充分体现了院党组对青年工作的持续关注和对青年同志的重视关心。看到台下一张张年轻的脸庞,我不仅看到了青年蓬勃的朝气与青春的风采,更看到了我们社科院事业发展的未来与希望。近年来,我院的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新型智库建设也打开了新的局面,这当中凝结了包括青年在内的全体干部的辛勤汗水。在此,我代表院党组,向全体青年干部、向所有支持我院青年工作发展的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与衷心的感谢!下面,结合我院近年来青年工作的情况,我谈三方面的体会与意见,与大家共勉。
一、近年来我院青年工作推进的总体情况
近年来,院党组始终坚持对党负责、对事业负责、对青年负责的态度,牢牢把握务实笃行、行稳致远的原则,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打破制约我院青年干部成长的瓶颈,广泛深入听取意见建议,立足本院人员、经费实际,研究部署落实了一系列有针对性措施,扎实推进青年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是青年干部的年龄结构得到明显优化。针对我院青年干部总量偏少、年龄偏大问题,2021年以来,院党组创新举措,通过高层次人才招聘引进、遴选调动等多种方式,想方设法广招青年人才。截至2023年4月,全院40周岁以下人员共63人,占全院142人的44.37%,平均年龄为32.11。通过两年多来不断引进年轻力量、补充新鲜血液,青年干部队伍人数占比得到提升,平均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
二是青年干部的职称晋升渠道变得更为顺畅。2022年,受自治区人社厅的委托,我院修订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系列职称评审条件,推进人才评价制度改革,较好激发青年干部申报参加高一级职称的积极性主动性。去年全区申报参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系列总数为65人,是2021年的2.32倍;其中我院共有27人申报参评,是2021年的2.45倍;我院通过研究员、副研究员评审各6人,分别是2021年通过评审人数的2倍。通过持之以恒的宣传引导和扶持,目前青年干部具有副高级职称12人,占比19.05%,其中4人为2022年新取得副高级职称。
三是青年干部的岗位评聘矛盾获得较好解决。我们不断提升新型智库人事管理水平,全面开展自主设岗工作,成为全区事业单位职称评聘改革试点单位中唯一进入操作实施阶段的单位。自主设岗以来,我院共开展岗位竞聘3次,新晋岗位等级共计93人次,其中青年干部40人次,占比43%。随着岗位评聘矛盾的逐步化解,青年干部人才储备量得到较好扩大,不少青年干部被选任到相应领导岗位,我院长期以来无人可用的窘境得到有效缓解。
四是扶持青年干部的体制机制日趋健全完善。进一步加大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力度,2022年以来,先后印发《关于开展青年学术骨干培养对象遴选工作的通知》和《广西社会科学院导师制实施办法(试行)》等制度,确定我院首批青年学术骨干人选6人,安排3年培养周期内配套资助经费每人5万元,并为15名中级及以下职称青年科研人员选配导师。增设院级自筹资金青年课题,安排青年学术交流专项经费,举办青年学术沙龙、读书会,积极为青年打造学术交流平台。选派1名青年干部完成“西部之光”访问学者访学任务,4人抽调至自治区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协助开展工作。支持青年干部提升学历水平,2023年,共有7人在读博士研究生,比2022年新增3人,增加率为42.86%。
五是青年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得到持续提振。院党组支持青年干部成长的明显导向,形成强烈的正向激励效应,有力激发了青年干部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的精神风貌。比如,办公室的林柏成同志,紧跟理论前沿,积极宣传宣讲,传播正能量与弘扬主流价值观,成为《当代广西》《广西日报》和广西广播电视台等党刊党报党媒的常客,展现了社科院青年理论工作者的良好形象。危旧改办的卢杉同志,在2022年底危旧改项目资金紧缺的紧要关头,无惧新冠疫情肆虐,在自身阴性的情况下,义无反顾找已经阳性的代建商面对面签字盖章,为危旧改项目贷款顺利到位作出了积极贡献,展现了社科院青年干部的斗志和闯劲。智库处的张慧同志,敢于向高的攀、向强的比,成为中标2022年度广西特色新型智库联盟重大专项课题中唯一一个中级职称的项目负责人,展现了社科院青年学者的锐气和底气。同时,青年干部参与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近两届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中,青年干部共有7人,占比70%。
总的来看,我院的青年工作取得了新成绩、迈上了新台阶、展现了新气象。今天,广大社科院青年人结合自身所学,发挥专长优势,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把忠诚书写在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美好事业中,把青春播撒在推进新型智库建设的创新实践上,把光荣镌刻在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的宏阔征程里,绽放出自信自强、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激情光彩。这充分证明了我院推进青年工作的方向是正确的,我们工作的举措是符合社科院实际、是顺应青年同志意愿期盼的。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做好新时代社科院青年工作,必须始终把青年工作摆在全局性、战略性位置,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必须充分发挥青年在新型智库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必须把握青年成长特点和规律,大力营造关心青年成长的良好环境。这是总结我院青年工作积极成效而得出的宝贵经验,也是助力青年干部成长成才的原则遵循。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我院青年工作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青年干部队伍的专业化素质亟需提升,培养帮扶青年的机制还需完善、落实执行的力度有待加强,青年的大局服务意识、担当奉献精神仍需提振等方面,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下更大气力加以解决。
二、着力提升做好新时代青年工作的能力水平
“青年工作,抓住的是当下,传承的是根脉,面向的是未来,攸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为新时代青年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科学指引。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切实加强党对青年工作的领导,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工作主线,根据时代的新形势、新发展和青年的新变化、新特点,不断研究探索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着力提升青年干部队伍素质,切实提升做好青年工作的能力水平,为新型智库建设注入青春活力、夯实人才支撑。
一是持续强化思想引领,夯实信仰信念根基。要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转化为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的高度自觉,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抓实抓好当下正在开展的主题教育,全面对标落实“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组织引导青年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认真研读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党章,系统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等必读书目,学好用好《论党的自我革命》《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论述摘编》等专题著作,全面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五个更大”重要要求、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论述等,切实做到潜心学、精心悟、真心用。结合我院实际,精细策划主题教育青年读书班,开展系列青年联谊活动、青年志愿服务、青年论坛等活动,更好地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助力青年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二是准确把握发展诉求,全面关爱青年成长。要走近青年、深入青年,倾听青年意见建议,全方位了解和分析青年的诉求,认真细化方案,解决好青年科研人员面临的发展困惑与突出问题,真正做到青年有所呼、政策有所应。进一步加强对青年学术骨干培养对象遴选帮扶措施的落实力度,年内确保青年学术骨干培养对象队伍增加至10-15名左右。进一步理顺导师制、创新团队的管理考核机制,切实加强导师、创新团队首席专家与青年干部之间良性互动、激励连接,切实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协同效应。针对现有科研成果考核制度不利于青年干部成长,年度考核指挥棒导致青年干部的研究延续性不足,难以产出高质量成果的问题,我们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科研成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适时组织相关职能部门,研究探索细化分类评价标准,努力推动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融合发展。针对青年干部对课题选题的基本要求、科研方式方法掌握不够、科学研究基本素养相对缺乏、每年申报省级和国家级项目难以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问题,年内将举办2-3期课题申报专项培训班,切实提升青年干部科研专业能力和基本素养。针对青年干部职称评定遇到的瓶颈和困难问题,年内将举办职称申报专项培训班1期,对职称政策、系统填报、成果要求等方面开展一次专题辅导。针对青年干部学术交流平台不多、学术社交面较窄的问题,定期举办院“青年论坛”,邀请资深专家围绕主题宣讲,并与青年干部深入交流,为青年干部学习成长成才搭建更多平台。
三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激励青年担当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 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的拼搏奉献,只有当青春同党和人民事业高度契合时,青春的光谱才会更广阔,青春的能量才能充分迸发。当前,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启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与新型智库建设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给青年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我们要聚焦社科院的主业主责,引导青年干部围绕国家发展大局和广西的使命任务,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建设新型智库紧密结合,将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三个共同愿景”和我院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有机结合,进一步根据自身工作实际,找准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统筹推进学术研究、理论阐释、决策咨询三项工作,以更加饱满的激情投身到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伟大实践中、投身到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的宏图大业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新时代新征程青年人要唱响更加壮丽的青春之歌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充分展现了百年大党正青春、新的征程再出发、万众一心齐奋斗的宏阔气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殷切寄语广大青年“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为广大青年奋进新征程明确了行动指南、提供了根本遵循。社科院的青年要牢记领袖嘱托,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放飞青春梦想、书写人生华章。在此,我代表院党组,向我院的青年干部提几点希望。
第一,要在强化理论武装中坚定理想信念。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作为新型智库发展的生力军与中坚力量,社科院青年要按照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全面加强理论学习,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精髓要义、实践要求,把握好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要从新时代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中,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第二,要在勤学苦练笃行中锤炼过硬本领。青年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恰如水稻抽穗扬花期,这一阶段能吸收多少养分,决定最后能有多大收成。人生如白驹过隙,只有抓住青春年华,下一番苦功夫,才能蓄满青春能量,成就一番作为。社科院的青年人要坚持正确方向,站稳人民立场,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深沉情怀,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解疑释惑、阐明道理,真正把学问做到人民群众的心坎里,在为国家、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要养成勤学苦学的好习惯,积极地向书本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研究中学习,掌握更多的学科前沿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学识、学力水平和能力;不仅要有“读万卷书”的刻苦精神,而且要有“行万里路”的坚韧探索,不仅要有甘坐冷板凳的执着,也要有走进田间地头的实践积累,在静下心坐下来认真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深入社会、深入群众,在广泛细致的社会调查、田野调查中发现新问题、新资料,用第一手素材说明问题、辨析问题,进而得出新结论、确立新观点。要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养成严谨治学、扎实调研、互学互鉴的行为习惯,通过独立思考和刻苦钻研,多出创新之作、坚实之作、厚重之作。
第三,要在担当时代使命中勇于砥砺奋斗。躬逢伟大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蒸蒸日上,现代化建设前景豁然开朗,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舞台十分广阔,必定大有可为。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提出了“五个更大”重要要求,为奋力开创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新局面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新型智库建设和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注入了不竭精神力量。社科院的青年要立足大势,把握机遇,积极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到国家发展伟业中、融入到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和我院新型智库改革中,在波澜壮阔的时代浪潮中,正确选择自身的发展方向与前进道路,不惧风雨、勇担重任、矢志奋斗、埋头苦干、不负韶华,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加快推进新型智库高质量发展,在助力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
同志们,“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青年干部是社科院的生力军和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我们将一如既往关心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发展,尽最大力量搭建广阔舞台、创造有利条件、营造良好环境。希望青春的你们,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永远心怀梦想,永远充满斗志,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在奋斗中绽放,力争在青春的赛道上跑出当代社科青年的最好成绩,用汗水和智慧为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贡献青春力量,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唱响更加壮丽的青春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