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本院概况 > 组织架构 > 科研所(中心) > 历史研究所(台湾研究中心) >
日期: 2024-10-24 12:31:00 来源:
机构职能 历史研究所是广西社会科学院最早成立的研究所之一。2000年历史研究所与文学研究所合并改为文史研究所。2021年当代广西研究所撤销,成建制改为历史研究所,历史研究所得以重建。2023年加挂台湾研究中心牌子,成为历史研究所(台湾研究中心)。
研究团队 历史研究所(台湾研究中心)主要职责是开展中国近现代史、广西地方史、台湾地区区情和桂台关系研究。主要集中于抗战史、中越关系史、边海疆、广西地方史等领域。
目前全所研究人员8人,其中研究员2名,副研究员4名,助理研究员2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研究人员1人,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2名。
所长:冼少华。副所长:徐家贵。
研究成果 重建后的历史研究所在当代广西研究所的基础上,研究领域逐步扩展,研究成果不断丰富和提升。在广西地方史研究领域,完成了《当代广西》丛书编写,已出版22卷1000余万字,涉及各地市、各部门、各行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发展史。编写出版《当代中国的京族》(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先后就广西历史文化资源挖掘利用、区域外文化(尤其中原文化)在广西的传播、广西港口发展历史、广西对外交通、海上丝绸之路与广西历史文明之进步、明代广西民族交融、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发展战略等问题开展研究,形成了一批成果。
在中越关系史、中国-东南亚关系史领域,着力研究中越、中老传统友好资源的发掘利用,与广西档案馆和越南有关方面合作,编辑出版了《中越友谊的历史见证:广西南宁育才学校资料选编》(中国档案出版社2010年)、《中越友谊的历史见证:广西桂林育才学校资料选编》,(中国档案出版社2010年)、《中老友谊的历史见证:南宁“六七”学校资料选编》(世界知识出版社2011年)、《中越友谊的历史见证:阮文追学校资料选编》(世界知识出版社2015年)。依托边海疆研究创新团队,组织申报的《援越抗美官兵口述史料抢救与整理》获得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重大招标项目立项,项目正在推进中。“海上胡志明小道”口述史料搜集已经启动并取得相当进展。与越南研究所合作,正在推进中越边境地区传统友好资源挖掘利用研究。
抗战史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抗战口述史研究和桂军抗战遗址调查研究。《抗战老兵口述史》(200名抗战老兵的口述历史)、《桂军大别山区抗战研究》(广西地方志人才第一梯队项目)、《桂军抗战遗址调查与研究》(暂名)力争于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陆续面世。
边海疆研究领域,依托边海疆研究创新团队,对中国近代南海疆域治理体系,边疆历史人物侬智高、郑孝胥,近代广西边防,近代广西边疆社会治理等问题展开调研,积累了一批资料,形成了若干研究成果。
除了聚力于主要研究领域,研究人员还根据个人研究兴趣开展研究,也取得重要成果,龙裕伟研究员著作《世界能源史》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获评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联系方式,电子邮箱:mqy92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