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10-24 12:25:00 来源:
一、机构职能
广西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前身为广西社会科学院壮学研究中心(对外称广西壮族自治区壮学研究中心),成立于1991年8月16日;2007年3月12日,更名为广西社会科学院壮学研究所;2012年12月27日,更名为广西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广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广西社会科学院研究基地办公室设在民族研究所。民族研究所还设有“两山”理论与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减贫与发展研究中心两个研究平台。
民族研究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主要开展以广西为重点兼顾西南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历史和中国—东盟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与应用对策研究,形成在民族理论与政策、民族经济、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对外交流合作等方面的研究特色和学术优势。近年来主要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与实践、高质量发展与民族地区共同现代化、“两山”理论与绿色发展、民族文化“两创”、民族旅游等领域开展研究。
二、研究团队
截至2024年,民族研究所共有在编研究人员8人,其中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4人,副教授1人,助理研究员2人;1人获省部级人才(专家)称号。岑贤安、李甫春、赵明龙、陈红升、蒋斌曾担任民族研究所所长。
现任所长:覃娟
现任副所长:王造兰
三、研究成果
建所以来,科研人员承担国家级研究项目16项、省部级研究项目3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30余部,以及承担多项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委托的各类研究项目,充分发挥了学术研究、咨政建言和服务社会的作用。特别是参与编纂出版《壮族百科辞典》《壮学丛书》;每年与自治区民宗委合作出版《广西蓝皮书:广西民族地区发展报告》,成为外界了解广西民族地区和民族发展的重要窗口。
成果奖励方面,《南海丝绸之路与东南亚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研究》《中越壮侬岱泰族群文化比较研究》等成果获省部级优秀成果(著作类)一等奖,《资源开发与民族发展》《广西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调研报告》等成果获省部级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的变迁》《广西与全国其他自治区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比较研究》等多项成果获省部级优秀成果三等奖。《广西打造“长寿省区”发展战略研究》《易地移民搬迁后续扶持长效机制研究》等研究报告获自治区决策咨询优秀成果奖励。
学术交流方面,组织开展中泰、中越、中加等国际合作研究项目,与泰国西北大学联合开展壮泰比较研究,出版《壮族》(泰文版)《壮泰民族传统文化比较研究》等成果,承担中加合作项目《中国西部自然资源开发利益分配政策研究》等。主办或参与举办壮学首届国际学术研讨会、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论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广西各民族共同现代化等学术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