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05-29 15:21:03 来源:当代广西网
文化自信是文化主体对自身文化价值的高度认同和自觉归依,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作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指出了新时代推动文化建设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为坚定文化自信、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必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立足新时代实践战略全局,掌握科学方法,遵循工作规律,切实做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磅礴伟力。
不忘本来:在守正创新中植根铸魂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传统需要继承,根本必须维系,如果抛开传统、失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我们的文化特质也会丧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大地永放光芒的精神财富,既有我们“从哪里来”的精神密码,更有我们“走向何方”的精神路标,成为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不忘本来,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的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发展马克思主义不停步,又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宝库进行全面挖掘,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在魂与根的融合中持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发展、持续推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更好助力我国文化自信自强,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贡献力量。
吸收外来:在文明交流中兼容并蓄
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考验着一个国家的文化自信,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中华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可能孤立于世,都需要从其他文化中汲取养分。只有开放包容,才可能放眼世界,才能够突破孤芳自赏的民粹主义束缚,超越狭隘的民族主义羁绊,进而融入人类文明进步的大潮之中。中华民族是一个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正是因有海纳百川的博大胸襟和博采众长的优良传统,中华文明才能生生不息、经久不衰。 越是自信,就越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越能够在同外来文化的互动交流中得到丰富发展。广泛吸纳、融汇一切外来优秀文化成果,是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实现文化自强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要立足于全球视野,充分尊重文化多样性,积极同世界文化进行交流对话,以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学习和借鉴人类社会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以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大格局大气象为繁荣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注入新鲜元素。同时,必须时刻提高警惕,预防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侵蚀,在汲取异质文化营养的基础上,学会辩证取舍,转化再造,切忌生吞活剥、囫囵吞枣,善于把优秀的外来文化同我国的传统文化、现实需要,与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审美情趣等紧密结合,不断赋予其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与中国特色,为坚定全党全国人民的文化自信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撑资源。
面向未来:在奋楫笃行中开创新篇
坚定文化自信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更好担负新的文化使命的目标所指、路径所依。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提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勇气和信心,在中国人民志气、骨气、底气不断增强的基础上,继续谱写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的新篇章。一要高举旗帜,明确方向,坚持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深入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不断推进“两个结合”,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不断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二要坚持导向,激发活力,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适应新形势、研究新情况、回应新关切、解决新问题,大力加强文艺精品创作,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与自信心。三要抓住重点,促进发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针对性地解决好当前宣传思想文化领域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把握重点和关键,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有效利用和开发现有的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比翼双飞”。四要固本培元,凝魂聚气,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融入经济社会生活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与各环节,通过引导教育、文化熏陶、舆论宣传、制度保障等途径,更好地凝聚社会共识,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五要洞察大势,拓展领域,深刻把握中国的文化发展态势和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传播格局深刻变革的趋势,把互联网作为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与传播先进文化的新平台新阵地,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网络文化,营造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的网络空间,为我国文化发展注入新动能。六要把握主动,讲好故事,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积极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创造更多附加值高、影响力大、彰显中华元素的文化产品,堂堂正正、理直气壮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用更好的“中国故事”传达更广的“中国声音”,不断增强我国国际话语体系建设水平,持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作者系广西社会科学院办公室副主任、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