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广西社会科学院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学术动态 > 科研成果 > 学人观点 >

学人观点

【观点】刘莉:数智赋能银发消费提质升级

日期: 2025-08-29 09:15:47    来源:《当代广西》2025年第15期

FZ003335556_A17296_副本

钦州东站青年志愿者走进老年大学,手把手教老年人“智慧购票”技能。  资料图片

 

发展银发经济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抓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发展养老事业、养老产业,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广西是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最早、老年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自治区。随着人工智能领域技术不断突破,创新成果不断融入社会各个领域,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银发经济发展,有助于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更好地增进老年人福祉,加快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推动广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当前,广西银发消费提质升级面临老年群体数字鸿沟大、应用场景挖掘有限、适老化数字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需构筑精准数智赋能体系,在政策精准设计、数字设备可及、产品供给提增、消费需求升级和数字消费鸿沟消除等方面发力,为老年人公平参与消费活动、享受均等化服务、共享数字化发展红利提供机会。

政策滴灌: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强化政策精准支持和引导

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能激发银发消费市场潜力,推动银发消费成为拉动内需的重要力量。强化数智赋能,回应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可激发银发消费潜力和活力,为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拓展新空间。

强化促进银发消费的顶层设计。鼓励各地市和相关部门制定具体引导性方案措施。灵活运用融资贷款、税费减免、财政专项补贴等多元金融与财税工具,靶向支持适老化数字产品研发、数字基建与服务下沉,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向数智涉老产业聚集,吸引社会资本在银发经济领域有序布局,构建多元投资格局,加快提升养老服务的数智化水平。加强银发消费动态监控和前瞻性研究,密切追踪老年群体的行为特征、消费习惯,围绕老年群体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特点,定期发布老年人消费指数,准确把握发展趋势,通过数据分析支撑银发经济市场供给决策。

加强老龄消费者权益保障。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聚焦老年人物质和精神层面的现实需求,致力打造“全龄友好包容”的社会。要聚焦老年人数字消费维权重点领域,拓展消费维权渠道,构建便捷维权和救助绿色通道。完善涉老数字消费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强化数字消费全流程监管,为数字消费提供制度保障。深入开展识别和防止网络诈骗、数字消费维权等宣传教育活动,提升老龄消费者风险识别、信息辨别和依法维权的能力。

数智筑基: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安全便捷的数字消费环境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虽然互联网、智能终端普及率不断提升,但一些农村老年人仍面临数字设备短缺,或者“有网不会用”和“信息辨别难”的困境。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可及性和数字消费环境可信度提升,可以为银发消费提质升级提供有力支持。同时,降低数字接入经济成本,打造安全的数字消费环境,也有助于破解老年群体对数字消费“不会用”“不敢用”的问题。

推进网络、数字终端普及与面向银发消费场景的支撑性设施建设。完善老年人高频活动区域网络基础设施覆盖,重点加强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养老院等场所的网络质量保障,侧重优化农村地区的网络覆盖率,鼓励并引导各大通信运营商为老年群体定制价格亲民的网络资费套餐,进一步降低老年群体的流量费用,确保老年人低成本实现数字化的顺畅接入。实施“数字设备接入”行动,扩大智能设备普及,通过政府补贴等形式,降低老年人使用数字设备成本,提高老年人拥有数字智能设备的比例。深入开展数字基础设施适老化升级改造,提高数字基础设施的可及性和适老性。在社区周边打造协助与指导开展数字消费的服务载体,提供助力老年人开展数字消费的基础性服务。

深化数据要素治理与价值释放。老年群体在数字消费场景中对数字环境安全有较高关注度,应积极构建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机制,做好数字消费过程中信息泄露、数据滥用等潜在数据安全风险防控,避免产生数字消费抵触心理。重视社会服务数字化转型和数字无障碍环境建设,推动老年人理解数字文化中的交互性和即时性,系统提升老年人对数智社会的适应能力,为老年人数字消费安全护航。

需求开发:瞄定数字鸿沟“搭桥”,培育银发消费新需求

老年人数字融入障碍是制约银发消费提质升级的重要因素,数字鸿沟弥合有助于老年群体消费意愿与消费能力的提升。社会各界多方主体协同推进老年人数字融入,推动数智化消费体验和消费观念升级,有利于催生老年群体对数字消费需求的“内生动力”。

开展银龄“搭桥”行动,提升老年群体数字素养。“不会用”“不愿用”“用不好”是阻碍老年群体跨越数字鸿沟的深层桎梏。一方面,老年群体对数字技术有恐惧心理,使其对数字产品、数字服务的使用兴趣和行为选择受到制约;另一方面,受到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数字工具和资源快速迭代的影响,老年群体对新事物的“慢”适应导致数字产品和服务使用受限。要建设沉浸式、体验式学习平台,探索多样化、游戏化的数字素养教育教学活动,帮助老年人熟悉网络,消除对数字技术不熟悉造成的恐慌。实施多主体协同参与的数字融入帮扶计划,鼓励并支持老年教育培训机构、志愿服务组织、涉老社会组织等开展面向老年人开展运用智能技术、反诈防骗、金融安全知识培训等活动。广泛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打造社区、家庭等各方角色广泛参与的社会支撑网络,充分发挥代际“数字反哺”和亲朋互助在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中的重要作用。

开展数字消费体验,提增数字需求、消费需求。在老年人高频活动空间增设银发消费服务体验角,通过构建强互动、低门槛、场景化的数字消费实践场域,引导老年群体在沉浸式体验中直观感悟数字消费的便利与价值。重点以消费需求为导向,面向老年群体发放数字生活服务消费券、体验券,鼓励老年人选择适合自身实际需要的数字产品和服务,促进数字服务在老年群体的使用和普及,进而引流参与数字生活。基于老年群体数字消费“熟人社交咨询”与“在地化”的现实特征,开展数智生活圈打造工程,搭建“线上社群+线下社区”协同网络,将社交场景嵌入消费决策,推动数字消费成为老年人社交活动的延伸,激活数字工具与数字消费的尝试意愿。同时,开展消费观念升级培育行动,引导老年人树立数字消费新理念。

市场响应:聚焦消费应用场景创新升级,优化数字产品服务供给

数智时代,消费多元化边界拓展受到“数银”应用场景挖掘以及数智化适老产品、服务供给不足影响。积极应对老龄化既要解决供需错配、服务滞后等现实问题,又要满足老年人与日俱增的对高品质、个性化美好生活的需要。

打造多元数智化应用场景。消费应用场景创新是银发消费提质升级的重要载体,既要精准对接老年人“全生命周期”的消费需求,注重线上与线下的场景融合,也要兼顾功能性与体验性的统一。广西涉及老年人健康记录、生活习惯等涉老信息数据库尚未健全,应用场景挖掘针对性不足,数字技术落地应用老年人日常生活服务场景覆盖有限、渗透程度较浅,老年群体大量细分需求、衍生需求未能较好挖掘,关于“用老”“孝老”“享老”等领域应用场景开发不足。建议升级建设生存型消费场景,探索数字技术和智能手段为驱动的老年人衣食住行的基础消费场景迭代升级。丰富拓展享受型消费场景,加大对文娱旅游、智能辅具、数智医护(智能检测、智能护理、远程医疗)、数智化创新型服务等具体应用场景的建设力度,不断拓宽老年人数字服务领域。培育发展型消费场景,创新开发老年人以兴趣培育或自我价值提升为核心的消费新场景,如线上教育、新型线上劳动实践等。

加大数字消费供给。广西银发产业与数智技术融合尚处于初级阶段,数字适老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相对薄弱,银发消费供需适配不足。同时数智化银发经济发展重点仍聚焦“基础养老”领域,数字产品和服务在内容上未能充分覆盖老年人关心的领域,在健康养生、医疗保健、文化娱乐、智慧社区服务等领域相关供给缺口较大,且适老化改造与老年人的生理特性存在适配性偏差,用户体验不佳,亟须更多的创新和合作来推动产业发展。应强化适老化数字技术创新应用能力,持续推进乐龄科技发展,不断优化数字服务与产品供给。开展数字适老化提升工程,提升适老化产品和服务的线上供给率,进一步推进互联网应用改造。聚焦“小而美”细分市场,深挖银发经济数智化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推动便捷数字化服务发展。开展数智化银发经济市场主体培育行动,加快培育一批银发经济领域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独角兽企业等高水平硬实力企业,推动企业创新乐龄科技,引领数字技术应用发展,优化适老化数字产品服务供给。

(作者系广西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