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5-03-28 18:03:22 来源:
吉林大学国家发展与安全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肖晞和博士研究生张一帆在《学术论坛》2025年第1期发表的《粮食武器化的演进历程、作用机制与应对路径》一文获《文摘报》观点摘编。该文认为,在全球不对称经济相互依赖结构下,部分国家将能源、科技、粮食等资源或公共产品武器化的趋势日趋明显,其中,粮食武器化在诱发全球粮食危机的同时,也侵蚀了国家主权与政权安全。粮食武器化是指在不对称的全球粮食网络结构背景下,国家借助粮食网络结构特征赋予的国家战略优势,直接破坏对手粮食及其粮食产业,或者利用粮食作为战略资源而直接或间接地损害他国国家安全利益的战略手段。以粮食武器化的打击目标和表现形态来划分,粮食武器化曾分别作为军事战争手段、外交强制手段以及金融介质手段而存在。当前,全球粮食武器化呈现粮食武器的载体多元化、对称性制裁、复制性增强等特点,部分国家主要通过替代机制、退出机制、捆绑机制等机制来实现粮食的武器化。对于全球粮食生产网络中的主导型国家而言,粮食武器化的“双刃剑”影响尤为明显。同时,粮食武器化会导致国际粮食市场的供需失衡,从而推高粮食安全脆弱性国家内部的粮食价格,直接或间接削弱其粮食获取能力。粮食武器化也会损害原有的全球粮食治理平台与机制,暴露全球粮食安全治理能力的脆弱性。面对粮食武器化现象,我国需要居安思危,寻求我国粮食产业规避粮食武器化的捆绑机制、替代机制和退出机制等风险关联机制,提高粮食安全能力与体系韧性。我国需要推进以粮种为核心的现代农业发展,培育延长粮食产业链,优化粮食进出口结构,深入推进全球粮食安全体系变革,从而提升我国内部粮食安全韧性和内外循环能力。
《学术论坛》将继续秉承学术性、思想性、战略性的办刊方针,以研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为基本定位,追踪学术前沿,倡导理论创新,鼓励交叉学科研究视角,谋求综合解决问题方案,致力于打造高水平、有特色的学术交流平台。
![]() |
(院刊编辑部刘曙华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