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0-08-12 16:27:38 来源:《当代广西》2020 年第14 期
“依规治党深入党心,依法治国才能深入民心”
文/廖欣、王瑶
来源:《当代广西》2020 年第14 期
转载:“学习强国”广西学习平台2020年8月1日转载
专家简介:
廖欣 广西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法学博士,自治区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二届、十三届立法专家顾问
王瑶 南宁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助理研究员
2018 年8 月24 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依规治党深入党心,依法治国才能深入民心”,总书记的这一金句,包含三层含义:一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依法治国,法治兴则国兴;二是新时代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指明了全面依法治国和党的领导之间的关系;三是深刻认识到治党和治国的辩证统一关系。制定和修订党内法规,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既是加强党的领导的应有之义,也是法治建设的重要任务;依法治国需要不断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
全面依法治国必先全面依规治党,二者辩证统一
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看似两个不同的制度体系,实则是辩证统一的。从目的上看,党内法规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衔接和协调,共同作用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从内容上看,党规和国法的规定存在不一致的地方,往往是党规严于国法,党规严于国法是为了更好依法执政,这是党的自身建设的要求,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
依规治党是党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核心保障。党的长期执政关乎国家兴衰和长治久安,党的建设和管理方式也在不断探索和改进,将法治思维融入党的建设,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和法治化,是创新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完善和强化党的自身建设,方能促进执政党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中发挥更好的领导作用。同时,将党的领导纳入法治轨道,使党依法执政、依法领导,更是依法治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含义。
依规治党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前提。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化是关键。而在国家治理的法治化转型过程中,必须以党的建设和党内治理的法治化转型为前提,党的建设是中国法治化进程绕不开的领导基础。全面依法治国不是削弱党的领导,而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能力和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依法治国靠良法,依规治党靠严规
依法治国靠的是良法,良法是公共意志的产物。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令兴则国兴,法令弛则国乱,依法治国靠的是良法。何为良法?良法就是体现公共意志、维护公共利益、处理公共事务的法律。因此,人民必须是法律的制定者。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是国家政权人民性的集中体现。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治党,首先要严格按照党章办事,党章是最基本的党内法规,是所有党员必须遵循的总规矩。认真学习、严格遵守党章是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最基础、最根本的学习和工作任务。其次,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有机组成部分。建党依靠的是思想信念,治党必须依靠严规。在新时代新长征路上,“四大危险”“四大考验”时刻警醒着我们,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越来越繁重,丝毫不容松懈。只有依靠严规,才能不断强化党的自身建设,保持党的生机活力,使党经受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
深入党心,入的是一颗公心和敬畏心
依规治党深入党心,这里的党心承载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厚望和期待。党心必须是一颗为人民担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利益至上的公心。
依规治党需要一支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忠于初心的领导干部队伍,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具备正规化、科学化、专业化领导能力的领导队伍。这支队伍既要依靠长期以来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又要依靠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设计,包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体系、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的各项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制度、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体系等。
依规治党要求党的干部必须有一颗对权力的敬畏之心。一方面,党员领导干部作为掌握权力的关键少数,必须树立对国家法律、党内法规的敬畏之心,带头遵守法律法规,敬畏法律背后的规则和所维护的法益,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做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另一方面,部分预防性党内法规明确了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崇廉拒腐的行为准则,正风肃纪反腐制度、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党内监督制度,旨在促使关键少数的党员领导干部树立对权力行使的敬畏心。为更好地领导和引领全面依法治国进程,党内必须率先垂范,打铁还需自身硬,塑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队伍。
深入民心,入的是民众的安心和放心
深入民心是全面依法治国的价值维度,这里的深入民心,从法治化治理的角度来看,维护的是公众对社会秩序、社会稳定的安心,对在执政党的领导下社会实现公平正义最大化的放心。
全面依法治国始终坚持人民性的价值导向,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和法治化。这里的国家治理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治理,人民性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庄严使命和价值导向,代表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落脚点。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将会深入民心,换来公众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放心。
全面依法治国目的在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大化,通过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这既是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本质要求,是人民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法治保障。同时,法治体系中的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既可以借助合理制度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又能借助程序公正来分好“蛋糕”,使发展成果惠及民众实现公平的最大化,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总而言之,党性与人民性在本质上的一致性决定了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的一致性。如果依规治党不能深入党心,依法治国必定无从谈起,更不用说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