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广西社会科学院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学术动态 > 科研成果 > 学人观点 >

学人观点

【学人观点】周明钧:运河通则通道顺

日期: 2022-08-30 16:48:41    来源:【来源】广西日报 2022-08-26 007版 

7月22日,根据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的决议,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批复了平陆运河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这标志着平陆运河即将拉开建设帷幕。根据规划设计要求和发展目标,平陆运河以发展航运为主,结合供水、灌溉、防洪、改善水生态环境等。平陆运河全长约135公里,按内河Ⅰ级航道标准建设,通航5000吨级船舶,项目估算总投资约727亿元,工期5年。这些规划设计和技术标准的评定,为平陆运河建设船型规划、通航技术标准制订、运输组织方式、江海联运港区布局奠定了现实的基础。

平陆运河上游连通西江航运干线,下游连接北部湾国际枢纽港,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部陆海新通道多式联运线路汇集北部湾港出海的最末端“瓶颈”水运航段,是西部陆海新通道连接北部湾港出海的关键性控制部位,其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运河畅则通道顺、运河堵则通道阻。”因此,在平陆运河整个规划建设过程中,必须以既定的规划设计方案和技术标准为控制节点,全程跟踪落实平陆运河配套项目设施建设的时序节奏、上下匹配、关联功效、互动效能等控制指标,加强把控运河航道畅通运行指标,加强改善运河航道等级和质量,加强运河综合配套项目联动建设,统筹谋划,同步运作,协同推进平陆运河按标准高质量建设,保障平陆运河畅通达标运行,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展壮大。

第一,全面与平陆运河按内河Ⅰ级航道、通航5000吨级船舶的建设标准相匹配相衔接,组织开展对平陆运河自平塘江口上溯至南宁六景港河段、南宁六景港至右江百色河段、南宁三江口至左江崇左河段以及运河下游钦江干流河段的水运航道的疏浚、清障、除险、清淤、畅通工作,进一步拓深航运水道深度、拓展航道净空高度、疏通航道险障、清理航道淤积等。统筹建设提升上述水运航道畅通运行的通航船闸设施,提升其水运航道等级,提高其物资中转、疏运、配送、承载能力,拓展陆海新通道多式联运的综合运输效能,发挥平陆运河上游各航道最大航运效益,促进平陆运河匹配达标运行。

第二,综合考虑西江干流历史上曾受季节性枯水期影响而造成航道运输阻塞的因素,抓住当前国家“积极扩大有效投资,适度超前储备重大项目”的机遇,加强前期调研论证,谋划布局从黔桂边界南盘江上游的隆林各族自治县革步乡附近开挖一条直通西林县八达镇驮娘江上游的运河项目。运河长约70多公里,将南盘江上游引入右江上游的驮娘江,补充加大驮娘江—右江—西江—平陆运河的河水流量,提高驮娘江—右江—西江干流—平陆运河主航道水位,改善提升驮娘江—右江—西江干流—平陆运河水运航道等级和质量,改造提升驮娘江—右江—西江的航道通航船闸设施,新辟一条自南盘江上游经隆林革步至西林八达运河沿驮娘江—右江—西江—平陆运河—钦州港的水运南下出海便捷通道,拉动黔西南、滇东北、川南等地物流沿南盘江—驮娘江—右江—西江—平陆运河—钦州港南下出海,既可缓解西江干流以及平陆运河因遇季节性枯水期水流量不足、航道运输受阻的难题,又可分流、减轻西部陆海新通道西线经南昆铁路、南宁至北部湾港口的铁路运输压力,进一步推动平陆运河航运质量和效益最大化、长效化。

第三,围绕平陆运河通航5000吨级船舶,单向通过能力约8500万吨/年、江海联运港区能力约11500万吨/年的物流设计标准,科学布局与平陆运河通航目标相匹配相对应的物流集疏运基地,重点扩大建设南宁六景港及其配套的综合物流配送基地(园区),对应西部陆海新通道东线、中线自柳州南下的物资转运配送,按通航5000吨级船舶标准,从六景港转运沿西江干流—平陆运河南下钦州港出海,分流、减轻南宁至北部湾港口群的物流集疏运压力;扩建右江百色港及其配套的物流配送基地,对接新通道西线自黔西、滇东、川南南下物资的分流转运配送,按匹配的吨级船舶通航南下,开辟沿右江—西江干流—平陆运河直达钦州港出海的“陆—水—港”多式联运新通道;规划建设左江崇左港及其配套的物流配送基地,承接桂西南及中越边境地区通过平陆运河出海物资的分流转运配送,按匹配的吨级船舶通航南下,沿左江—西江干流—平陆运河直达钦州港出海,多通道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多式联运发展壮大。

(作者为广西社科院农业农村研究所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