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广西社会科学院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学术动态 > 科研成果 > 学人观点 >

学人观点

【观点】杨梦平: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以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为契机推动中老深入合作

日期: 2022-09-09 16:53:40    来源:环球网 2022-09-07

东盟十国国情不同,经济发展情况不均衡,民俗风情也各不相同;中国各省(区、市)在对外合作中也有各自的优劣势。只有针对东盟各国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中国各省(区、市)实际基础制定合作方案,才能在对外合作交往中平等互利追求共赢。“一带一路”的五通指数能够反映中老互联互通水平,在中老合作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老挝第九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五年计划,在制定对老挝合作的方案中不断加固底板、拉长长板、补齐短板,旨在中国和老挝原有的合作基础上修旧如旧、补新以新,力图打造中老特色合作项目,以实际合作成果助力打造更高水平的中国—东盟伙伴关系。

1.道路联通资源互通

中老铁路开通之前,得益于地理优势,中国广西、云南与老挝合作交往较多。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之后,中老两国之间的互联互通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老挝一跃成为区域内最具潜力的新兴合作伙伴之一。中老铁路提供了重要的交通运输保障,不止压缩了货物运输时间,更是节省了物流成本。据昆明海关统计,自中老铁路开通,截至2022年8月7日,国内已有30个省(区、市)通过中老铁路运输跨境货物,昆明海关已监管验放1996列中老铁路国际货物列车,进出口货物总量达102.1万吨,货值约91.4亿元。

云南省在对老挝合作交往中,地理区位上是占据较大优势的,云南与老挝接壤,而且是中老铁路的起点省份。除铁路连通之外,云南在互联互通各方面都取得优异成绩,中老国际通道高速公路境内段全线贯通,老挝万象—万荣段也已联通;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实现了集装箱运输零的突破;与老挝拥有多条航空航线;与老挝局部电力联网;实现中老网络设施互联互通。现在云南与老挝的交通网络四通八达为双方合作提供了先决条件。

2021年5月,中国广西南宁运往老挝的农资产品还需经由凭祥口岸出境越南,在越南境内转公路后才能最终运抵老挝,而且在当时这已经比海运节省两倍以上时间。2022年4月2日,广西首次开行中老铁路货运列车,如若后期有机联动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和中越班列,对老挝加强与广西商贸合作来说将带来巨大的吸引力。

而中老铁路开通之后,中国各省(区、市)也纷纷利用这一契机加强与老挝合作交往。例如,重庆充分利用中老铁路的便利常态化开行中老班列,成都将中欧班列、中老班列、中越班列有机串联。

2.民心相通源远流长

云南拥有与老挝多年合作的基础。中国史书上最早出现“老挝”记录于《明史》——云南土司之老挝,18世纪初就有老挝人进入中国云南进行贸易。另外,据老挝计划投资部投资促进司统计数据,中国各省(区、市)在老挝投资排名第一的就是云南。

广西的六七学校和江滨医院,很多老挝老一辈领导有很深的感情,2021年老挝人民革命党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新当选的13位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就有3位是六七学校校友,包括国会主席赛宋蓬·丰威汉(老挝开国领袖凯山·丰威汉的儿子)。另外,1971年,老挝中央提出送病人到中国治病的要求,经中国国务院批示同意之后,安排广西南宁作为收治点之一;1972年初在今江滨医院内改建援外病科病房楼,至今仍保留有一栋楼;1976年老挝领导人凯山·丰威汉访江滨医院的时候种下的其中一棵树依然茁壮成长。六七学校和江滨医院体现了中国广西和老挝的传统友谊,是双方开展合作深厚的民意基础。

湖南与老挝的民间交往已经超过40年。20世纪80年代,大批在云南经商的湖南商人前往老挝发展。从最初贩卖小商品到拓展多个行业和领域,湘商的名气越来越大,于2008年成立了老挝湖南商会,这也是湖南的第一个境外商会。而且新中国成立后外国在湖南设立第一个领事馆的也恰好是老挝,实现了湖南领馆零的突破。商会和领馆的设立有力带动湖南与老挝的交流合作,目前在老挝的湘商已经超过10万人。

3.贸易畅通硕果累累

目前广西与老挝在传统医药领域的合作深入且持续,而广西自身的条件也非常适合在此领域与老挝加强合作。2022年广西印发《广西中医药壮瑶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构建中医药壮瑶医药开放发展新格局,持续深化中医药国际交流合作。广西借助科技力量,利用基因测序和大数据技术等改变中医药的生产方式,将有效成分直接提取出来,为其发挥价值带来更多可能性。广西药用植物园以离体、馏分、标本、基因等多种形式保存着全球各地共计14345种药用植物,约占中国药用植物总量的90%,占全世界药用植物的三分之一。除了自身优势之外,广西和老挝在传统医药领域早已拥有多项成果,包括广西药用植物园与老挝合作出版《本草药典》《药用植物名录》《药用植物图谱》等系列书籍;2021年广西药用植物园与老挝卫生部传统医药研究院签订老挝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圃和繁育圃基础工程施工协议;同年广西国际壮医医院与老挝万象湄公河医院签署合作协议书,在老挝万象湄公河医院设置中医科(壮医科),探索在老挝推广和使用中医药;2022年广西盟区健康产业科技园有限公司分别与越南、老挝的企业达成了进口药材生产加工的合作意向,5月份全国首趟中越班列中药材进口专列成功开行。据海关统计,2021年广西共进口东盟中药材6809.1吨,同比增加329%。而老挝方面已经批准50公顷土地在老挝首都万象市建立药用植物园,并有意向加深与广西的传统医药领域合作。广西丰富的中医药资源、先进的中医药生产保存科学技术以及与老挝传统医药领域的前期合作基础,是广西与老挝传统医药领域持续深入合作的重大助推力。目前,云南和贵州作为中国中药材产地也在传统医药领域积极寻求与老挝合作,云南于2021年获批建立中国—老挝中医药中心,并于2022年5月与老挝卫生部传统医药研究院签署项目合作谅解备忘录;贵州积极打造中医药出山出海“桥头堡”,成立了中国—东盟中医药行业合作委员会。

云南与老挝的风土人情相似,有16个少数民族跨境而居,民间交往频繁,边境贸易成效显著。2021年,中国与老挝进出口贸易额为43.45亿美元,云南省约占中老贸易总额的三成,约13亿美元。现在,已经有昆明、德宏、红河3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相继获批;而昆明实施托管磨憨口岸打造国际口岸城市,首创区域协同发展的新模式让昆明成为全国唯一拥有“边境线”的省会城市。

重庆借助于陆海新通道和中老铁路与老挝来往日益频繁,双方经贸往来也迅速增长。2021年,重庆与老挝进出口总额3.9亿元,同比增长14%。截至2022年6月底,重庆对老挝直接投资达6386万美元。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之后,重庆创造了“三个第一”:中国第一批开行中老国际班列、第一个开行回程班列、第一个实现“周周班”常态化运行的城市,运量、货值均位于已经开行中老班列的城市前列。

4.进一步加强政策沟通

老挝政府当前面临诸多挑战,每年的贸易逆差都让老挝的外汇支出超过外汇收入,现在老挝外汇严重短缺,在老挝第九届国会第三次会议上,老挝总理潘坎·维帕万表示,政府正在考虑对部分进口商品实施限制,以节省外汇。比起进出口贸易,老挝更为关心数字经济发展,已出台《国家数字经济发展 20 年愿景(2021-2040 年)》《国家数字经济发展 10 年战略(2021-2030)》和《国家数字经济发展五年规划(2021-2025)》。2021年10月26日,老挝国内首个推动数字经济广域合作的高端平台——老挝国家数字经济协会成立。2021年11月,老挝国内召开数字化成熟度评估(DMA)研讨会。

目前国内31省(区、市)出台的有关数字经济发展的“十四五”规划中,广西的《广西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计划到2023年将广西建设成为面向东盟的数字经济合作发展高地,并提出了具体目标;云南的《“十四五”云南省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在建设国际化信息枢纽、提升国际通信服务能力,助力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等方面做了进一步明确。

中国与老挝开展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具有良好前景,就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充分交流,协商制定合作规划和措施,既能帮助老挝调整过度依赖进口的经济结构,也符合中国“十四五”规划的既定目标。

5.货币流通仍待加强

2022年7月云南出台《昆明市推进中老铁路沿线开发三年行动计划》推动跨境金融创新,云南在对老挝跨境金融合作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17年7月,富滇银行成为云南省第一家正式办理边民互市贸易结算的银行。随后富滇银行直接挂牌老挝基普,并于2011年推出人民币对老挝基普直接定价。富滇银行的这一举措有效促进中老货币稳定汇率的形成,规范了中老边贸结算,降低了结算成本;同时打破了长期以来与老挝的货币兑换需要通过美元作为媒介的局面。2014年1月,富滇银行和老挝外贸银行(BCEL)合资设立的老中银行在老挝首都万象市开业,开创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走出去”的全国先例。2018年正式打通了中国与老挝之间人民币现钞的陆路跨境调运通道。老中银行目前已成为国内银行机构在老挝开展业务的首选代理行。但老挝金融业发展滞后,虽然允许边境地区使用人民币边贸结算,但人民币跨境结算覆盖面窄。老挝的人民币使用环境有待优化,中老实现人民币跨境结算仍面临巨大困难。

借助中老铁路开通运营契机,继续开展民间交往“加固底板”,各省(区、市)继续发挥对老合作自身优势“拉长长板”,采取与其他优势省(区、市)合作等方式弥补自身不足“补齐短板”,推动中老深入合作,不断提高五通指数,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作者是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杨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