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2-11-21 17:19:13 来源:《当代广西》2022年第22期
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团结就是力量,奋斗开创未来》一文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百年奋斗历史最好的致敬,是书写新的奋斗历史。”奋斗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时代前行与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品质。一切伟大成就都是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奋斗中接续推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新时代青年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理应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中,争做建功新时代的奋斗者,用奋斗书写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青春答卷。
以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夯实奋斗之基。奋斗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奋斗是长期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伟大的事业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几十代人持续奋斗。”理想信念是“航向标”,是创造奋斗伟业的精神支撑和力量源泉。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在奋斗征程中经受住各种严峻考验,笃定前行,行稳致远;没有理想信念,或是理想信念不坚定,就经不起风吹雨打,奋斗的事业也容易半途而废、有始无终。百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濒临绝境中力挽狂澜、在重大挫折中毅然奋起、在极端困境中发展壮大,之所以能够历经千难万险而依旧屹立不倒、饱受困顿磨难而依旧风华正茂,根本在于中国共产党人拥有无比坚定的理想信念。心有所信,方能行远。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国内外日益复杂的严峻形势,广大青年要学深悟透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强大思想武器,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不断巩固奋斗的思想根基,让青春在奋斗中熠熠生辉,任凭时代如何变迁、时局如何变化,都能保持奋斗不止、精进不怠的精神风貌。
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担当坚定奋斗之志。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奋斗是新时代的主旋律和最强音。翻阅历史长卷,伟大事业无一不是依靠强烈的使命担当来铸就的,伟大梦想无一不是通过驰而不息的奋斗来实现的。“人民好书记”焦裕禄,以一心为党分忧、为民解困的使命担当,强忍病痛折磨,带领群众战天斗地、摆脱贫困面貌;“当代愚公”黄大发,三十六载如一日,驰而不息带领村民用锄头、钢钎、铁锤、双手,硬是在绝壁上凿出9400米通天渠;“燃灯校长”张桂梅,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用生命托起大山希望,书写无愧于时代的人生华章。新时代奋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必定荆棘丛生、充满坎坷。广大青年要锚定奋斗目标,不断强化责任担当意识,到条件艰苦、环境恶劣、任务艰巨的地方去磨砺、去奋斗、去成长,在担当奉献中锤炼品格意志,在克难攻坚中坚定奋斗之志,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的崭新业绩。
以对党忠诚的政治自觉校正奋斗之矢。奋斗是有价值导向的,不是漫无目的地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中国青年的奋斗目标和前行方向归结到一点,就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只有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业之中,以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民群众谋福祉为目标取向,才能在奋斗中升华精神境界、实现人生价值。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主题,就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凝聚着几代中国人民的夙愿,体现了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随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作为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朝气的生力军、先锋队,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始终胸怀祖国和人民,踊跃投身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矢志奋斗中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以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锤炼奋斗之器。奋斗不是虚无缥缈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同样是努力奋斗,有的人取得了成就、获得了成功,而有的人却无功而返、折戟沉沙,这说明奋斗并非一味地蛮干,需要脚踏实地锤炼奋斗本领。仅有奋斗的精神,没有本领作支撑,就只能徒托空言、坐而论道。因此,广大青年只有练就扎实过硬的奋斗本领,才能更好完成新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无往而不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巨大成就,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我们党始终发扬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不断提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硬本领。面对前进道路上的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广大青年要如饥似渴地学习知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既要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又要在实践中增长解决问题的新本领,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把勤学苦练作为一种追求、一种责任、一种常态进行到底,使一切有益的知识和文化入脑入心入行,不断解决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把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汇聚成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的磅礴能量。
(作者单位:广西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