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广西社会科学院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学术动态 > 科研成果 > 学人观点 >

学人观点

【观点】周明钧:广西参与中老经济走廊建设前景可期

日期: 2022-11-21 17:20:13    来源:广西日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

2017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老挝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发布《中老联合声明》,双方同意加快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同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对接,共建起自中国云南,以中老铁路为依托,途经若干重要节点地区,抵达老挝南部的中老经济走廊。

中老经济走廊全长约2500公里,包括基础设施、产业及园区、农业、旅游、民生、金融、科技研发、人力资源培训以及共同感兴趣的领域9大类合作项目,是一条以“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为基础的项目合作、贸易往来、人文交流的合作经济带。

中老经济走廊向北对接中国西南地区、粤港澳大湾区和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向南联通中南半岛各国,宛如一把钥匙,在中南半岛腹部打开辐射泰国、柬埔寨、缅甸、越南等国的开放合作大门,合作发展空间广阔,商机巨大,前景可期。

广西与东盟国家山水相连,人缘相亲,习俗相通,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经贸往来日益密切,双方开展经贸技术合作交流及人文交往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和共享性。同时,广西与老挝传统友谊基础深厚。这些优势基础和条件,为引导和推动广西企业、团体和资本等参与中老经济走廊建设和合作交流提供了可能性和可行性。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形势下,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契机,以中老经济走廊为“磁场”,通过广泛联络、多方联动、搭建平台、务实合作,积极引导和推动广西企业、团体和资本等参与中老经济走廊建设和合作交流,对于进一步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推动广西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取得更大突破,具有十分重要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第一,加强宣传引导。运用各种新闻传播媒体和手段,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南亚博览会暨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等平台,配套举办“广西与老挝今昔”等专题介绍会、研讨会、论坛等,巡回展示广西的区位优势及民族风情、政策优势及特点、特色产业及开发项目、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等,广泛宣传广西参与中老经济走廊建设的基础条件、意义作用等,营造“上下联动、内外互动”的支持参与社会氛围。

第二,广泛沟通联络。从广西旅居老挝的侨民侨属、华裔后代、华人团体等,以及在广西的老挝留学生和民间商会入手,共忆乡愁,共叙乡情,大打“桂老侨牌”,传扬广西与老挝的传统历史友谊,展示双方合作交流互助的案例及成效,以民融商,寻找商机,畅通拓展双方联络、参与、合作的渠道。充分利用既有的桂老合作交流的成功案例为样板,结成桂老合作团队联盟,引导其合作团队作为先导和向导,以旧带新,新旧融合,各展其长,按图索骥,共探共建共享新的时代背景下桂老合作交流的新渠道和新平台。

第三,创新政策机制。建立新形势下支持鼓励“走出去、留得下、能发展、可持续”的指导政策和操作机制,突破传统的区域、所有制、行业的条规束缚,组织引导多层面混合型的“走出去”参与合作资源和团队力量,自由组合,联合对外,设计多元素参与的合作建设方案。借助中国—东盟信息港,开发分国别的数字信息网络平台,设立“桂老局域网”,建立与老挝驻桂、滇、渝、粤等使(领)事机构及经贸使团的定期定向沟通、洽谈、互动机制,及时跟进反馈,立足本地资源条件,对应对方开发要求,精准对接适配有效的产业项目和市场,致力于双方达成合作协议、落地实施。

第四,坚持项目为王。以广西的资源优势对应老挝的市场空间,组建对接专班,政府主导,民间跟进,政商互动,适时介入,精准对接老挝既有的12个经济特区,对应其不同的资源特点和市场方向,重点在水电能源、矿产资源、农业综合开发、中草药开发、跨境电商、小语种培训等领域紧密衔接,围绕中老铁路沿线布局建设上下游产业链、双向贸易物流、异地装配分销等项目,探索双方互建“飞地园区”、境外专仓、对向市场等实体,务实构建桂老经贸技术合作交流新格局。

(作者系广西社会科学院农业农村研究所正高级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