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2-05-23 09:16:26 来源:
发言人:韦田 信息中心助理研究员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很荣幸能有机会在这次工作会上发言。今年,已经是我参加工作的第14个年头了,而调到社科院也已经8年,欢乐的时光总是过得特别快。我总结这些年的收获和快乐,我想到了三点:热爱工作、感恩组织、感谢同事。
一,热爱自己的工作,找到工作中的兴奋点。之前看余华的一个访谈,他说他走上文学的道路,纯粹是因为羡慕文化馆的上班时间比较自由,稿费还能进自己口袋。我们每个人选择从事这个工作的理由不尽相同。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大部分人都还是懵懵懂懂的,说实话,我在选择专业的时候,我连专业名称都没有完全理解,但是在后来长时间的学习和工作中,我找到了乐趣。,我是一个喜欢解决问题的人,无论是读书的时候,写通了几行代码,还是做老师的时候,找到了一个教授难点的方法,或者工作中修复一次电脑故障,每一次问题的解决,都会让我感到兴奋。成就他人,服务他人,也可以让我找到自己的价值。做老师的时候,教会学生一门知识,带他们参加比赛,看到他们站在领奖台上,我会快乐,在信息中心从事科辅工作,看到自己的服务,可以给老师们的科研工作带来多一点的助力和便捷,我也很快乐。我很幸运,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专业。我们从20多岁参加工作到60岁退休,每周5*8的工作制,甚至有些人是996、007,工作至少占据了我们人生中一半的时间。虽然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但是热爱自己的工作,找到工作中的嗨点,起码可以让我们每周有40个小时是有成就感和获得感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才会让我们不但想把工作做完,更想把工作做好,进而提升自己,获得更大的快乐,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二,感恩单位。我们现在所处的单位是广西高端智库,身边都是专家和大咖,似乎会觉得,成为专家是一件很顺其自然、理所应当的事情。但没有人生来就是专家,我们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也都是一张白纸。我记得我刚到学校工作,连网线都不会做,四位老师轮番教我,从早上8点半到中午12点半,我才终于做通了人生中的一个根网线。当然,也可能是老师太多了,要是少一两位老师,我可能两个小时就做出来了。我从毫无工作经验到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干部,是单位,给了我成长的空间、学习的渠道、试错的机会,包容我的不成熟和青涩,给我时间慢慢成长,给我平台去发光发热,帮助我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如果不是组织的培养和包容,我想一定不会有今天的我。
三,感谢每一位同事。我看过一句话,伴侣和朋友都可以自己选择,唯有同事无法选择。但是我们跟同事相处的时间,有时候甚至比家人都多,同事给我们带来的帮助和关爱,也并不比家人少。每个人的成功,背后都有一群人的支持。我很幸运,遇到了这么多可爱可敬的前辈、同事,给予了我很多指导、帮助和理解。有一个词,叫关爱同事,但在我看来,我愿意说我爱我的同事们,他们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都让我敬佩,值得我学习。在我繁忙工作,焦头烂额、出错的时候,他们又给了我支持、理解和包容。是这个和睦温馨的环境,温暖的集体、让我可以做好这份工作,也让我愿意继续做好这份工作。
个人的发展是和社会、单位的发展是无法割裂开的,特别是我们身处体制内,只有个人的发展方向和组织的发展方向相契合,才能走得更顺更远。从岗位的角度,我希望的是努力让信息化更好的助力办公和科研工作,虽然做不到全国社科院系统的领先,但起码不让各位老师去其他社科院调研的时候,心里有落差,如果还能感到我们院的信息化工作还有点用,那就我的工作就更值得了。如果说还有多一点想法,我想说说我们的古籍。也许很多老师还不知道,我们院保存有8000多册的古籍和线装书,由于保存条件有限,现在很多书已经出现虫蛀、脆化和霉蚀等现象,虽然我们做不到我在故宫修文物那样去精心修复、保存。但是至少不让他们成为“死书”。书籍的价值并不仅是那几张薄薄的纸,而是来自于它里面的内容和所传达的信息。我希望以后如果有机会,我们可以对院里的古籍做整理点校,摸清家底,筛选一部分有价值的古籍做数字化加工,通过信息化手段,向公众展示、供学者研究。让书里的内容活起来,才是古籍最大的价值。
我想用一首歌结尾,追光者。我们微信公众号有一个栏目叫学术之光,用来宣传我院各位家学者。我希望今天在坐的和未来社社科院所有的青年才俊,都可以成为各自领域的学术之光。我愿意站在你们身后,祝福你们闪耀整个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