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广西社会科学院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学术动态 > 科研成果 > 学人观点 >

学人观点

【观点】杨  鹏:人口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突围之路

日期: 2023-05-22 09:02:03    来源:《当代广西》2023年第10期

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指出,“必须全面认识、正确看待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他还进一步强调:“要以系统观念统筹谋划人口问题,以改革创新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把人口高质量发展同人民高品质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为广西完善新时代人口发展战略,认识、适应人口发展新常态指明了方向并提出了更高要求。

经济转型与人口结构变化是人口高质量发展的两大背景。一方面,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牵引人口高质量发展。我国已建构起完备的产业体系。2022年我国制造业规模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是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竞争优势发生了明显变化,传统低成本优势逐渐弱化,产业链韧性、科技创新能力等高性价比优势日渐凸显。在制造业分工及贸易体系重构的国际环境下,要发挥好产业链供应链的新优势,必须要有规模大、结构优、效能强的高质量人才供给。另一方面,人口内部结构变化倒逼人口高质量发展。我国人口呈现少子化、老龄化等趋势性特征,2022年末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下降0.94个千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19.8%,上升0.9个百分点。由于育龄妇女持续减少、生育观念变化、婚育推迟等因素影响,未来我国可能长期处于人口负增长状态。为应对人口结构变化,必须转变追求数量的人口发展理念,以高速、高效的人力资本积累对冲传统人口红利衰减。

从全球劳动力市场来看,人口高质量发展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突围之路和持久之道。中国已经不是全球人口第一大国。根据联合国人口司的估测,印度人口于2023年4月超过中国。中国劳动力成本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明显高于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越南、孟加拉国等亚洲发展中国家同期水平。关注劳动力数量的传统人口红利正在逐渐减弱,追求质量的人才红利必须加快培育形成。2022年我国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4年,需要建构完善的机制使高素质劳动力更紧密地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首先,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义务教育应加快优化区域资源配置和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高等教育应主动服从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重大战略,职业教育应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其次,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要建立与国家职业资格制度相衔接和与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相适应,并与使用相结合、与待遇相匹配的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为数量庞大的技术工人打破纵向晋升发展的“天花板”。再次,在社会引导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引导用人单位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使用机制,坚决破除唯学历、唯资历论,最大程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的活力。

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广西人口高质量发展必须重视强内基、引外才、优环境。广西2022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约为13.6年,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4年。常住人口受教育程度数据反映的情况比现实更加严峻。广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区每10万常住人口中拥有大学(大专及以上)人数仅10806人。虽然这一数据未考虑大量大专及以上学历户籍人口流出等问题,但同样反映出我区人口质量不高、人力资本不足、高层次人才欠缺的困境。广西人口高质量发展基础薄弱,必须深刻认识到人才是第一资源,以改革创新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首先,加强培育人口质量红利。鼓励学校发展多样化的特色学科和丰富的活动课程,通过建设教育共同体、开展“云课堂”教学等方式缩小区域、城乡基础教育差距。推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本地产业发展紧密对接,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其次,助力高层次人才引进回流。建立青年人才成长全链条支持机制,加强本籍人才摸底、服务及动员,以实打实的政策支持和心连心的沟通服务吸引人才入桂,加强跨区域人才合作,探索非全职人才引进等新型柔性模式。再次,营造有利于人口整体素质提升的发展环境。持续创造稳定的产业发展环境,夯实青年就业创业基础,营造包容的职业氛围和重科技兴创业的浓厚社会氛围,构建全覆盖、多形式、分层次的培训体系,拓宽各类人才上升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