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3-05-30 11:36:16 来源:广西日报 2023-05-25
桂在行动
基层调研
覃 娟
三年疫情期间,广西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强边固防和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全力做好边境地区疫情防控,特别是边境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坚决守住“外防输入”第一道防线,全方位阻断境外疫情输入风险,为抗击疫情作出了重大贡献。相比其他区域,边境地区经济社会显然承受了疫情防控更大的冲击,如边贸经济近乎停滞,严重影响了边境发展和边民增收。要巩固边境地区脱贫攻坚成果,加快边贸经济全面复苏繁荣刻不容缓。
加快推动口岸和互市点应开尽开
随着今年初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我区采取系列稳外贸促发展举措,重点从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边境通关便利化水平、优化监管流程等方面加大对边境贸易的支持,高效恢复货运通关和人员出入境,加速货物进出口和边民互市贸易,推动边境贸易持续升温,取得明显成效。今年一季度,广西实现边境贸易进出口264.5亿元,同比增长104.1%,特别是边民互市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了三倍。
然而,受疫情期间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进度缓慢、一些检验检疫设施设备及场地亟需检修整改的制约,全区口岸和互市点恢复开通还不多,如崇左市10个互市点目前仅有浦寨、弄尧等4个通关运营,严重影响了边贸经济的加快复苏和边民增收。下一步应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边境口岸和互市点建设专项资金支持,缓解边境地区因疫情造成的资金缺口和财政困窘,大力推进全区口岸和互市点升级改造,进一步完善口岸功能、提升口岸承载力,提高互市点服务水平。同时,加强与海关、边防等联检部门协作,联合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加强对口岸和互市点恢复开通工作的整体谋划与精准指导,全力支持各口岸和互市点应开尽开,积极争取边境互市贸易规范发展的政策支持,进一步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
大力扶持互市落地加工做大做强
作为全国边境贸易进出口规模最大的地区,广西一直致力于提升互市进口商品落地加工规模和效益,推动边境地区“通道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升级。面对疫情防控的严峻挑战和边贸经济的严重下滑,广西近三年持续推进边境贸易创新发展,先后出台了《关于支持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等系列政策文件,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大力实施“百企入边”行动,积极举办产销对接活动,创新“线下+线上”互市贸易新模式,开发广西边境贸易“互贸通”平台,成功构建互市贸易一二级市场商品、货物、资金、发票全业务环节串联闭环管理,成为全国首个实现互市商品二级市场交易并线上开票的沿边省区。2022年,广西新引进各类互市商品落地加工企业26家,全区实现落地加工货值31.2亿元,落地加工企业提供岗位3317个,加工产业发展规模和质量位居全国首位。
当前,在“双循环”背景下,必须抢抓机遇,积极谋划我区互市落地加工做大做强。一是支持互市落地加工企业加快恢复运营。如凭祥市28家互市落地加工企业目前尚有11家未能正常运行,应加强调研、有的放矢,按照“一企一策”帮助落地加工企业克服困难、恢复生产。二是提升落地加工企业原料进口稳定性保障。针对部分生产原料检验准入推进较慢、无法纳入互市信息化系统,导致部分企业因缺少原料减产、停产,或因进口原料目录和政策不稳定,影响企业落地加工投资经营信心等问题,想方设法加快企业所需进口原料检验准入,解决落地其后顾之忧,增强其扩大生产和投资意愿,引导和激发更多加工企业落户发展。三是培育打造一批边民互市贸易商品落地加工示范区,进一步提升互市贸易商品一二级市场交易信息化规范化水平,强化沿边产业园区建设用地、用林等要素保障。四是尽快协调恢复中越跨境劳务合作,解决企业用工不足、用工成本等难题。五是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进一步明确互市商品进入国内流通和落地加工环节相关管理办法,制定针对边境地区疫后复苏繁荣的一揽子计划,建设边境地区走向共同富裕共同现代化试点或试验区,强化支持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施策。
充分激发边贸合作社联农带农
以互市贸易改革为契机,以边贸合作社为突破口,组织广大边民参与互市贸易是广西近年来发展边贸经济、增加边民收入的一大创新举措。通过采取“党支部+边贸合作社+贫困户”“边贸+合作社+互助组”“边贸+落地加工产业园”等模式,吸纳边民特别是脱贫户加入边贸合作社,不断完善组织、规范流程,解决资金来源、流通渠道,推动边民互市贸易由“零敲碎打”向整体推进、规模经营转变,带动广大边民实现增收致富。2022年,仅崇左市就有36家边贸合作社,社员约2.03万人,其中脱贫户约6560人,边贸合作社总收益6392.07万元,村集体经济收益1124.21万元,分红总额达1215.96万元。
对标中国式现代化,锚定共同富裕目标,如何充分发挥边贸合作社在边境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作用?一方面,应充分发挥边贸合作社联结边民和落地加工企业的有形抓手和有效载体作用。增加对边贸合作社作为联农带农主体的资金、人才等方面政策支持,不断创新边贸合作社经营模式,促进边贸合作社与边民、落地加工企业形成更加稳固的合作和产销关系,积极探索多种贸易和运输方式,如加强探索互市贸易进口商品整柜整批安全查验、仓储展销以及交易主体境外市场采购后申报制度等,进一步提升边贸合作社运作效率和经营效益。另一方面,强化边贸合作社带动边民增收效益。针对边境地区“老龄化”“空心化”及疫情导致人口流失加剧问题,通过边民合作社引领,加快恢复组建边贸运输队、边贸装卸队、边贸扶贫车间等,鼓励落地加工企业增加就业岗位,拓展边民增收渠道。同时,不断优化边境地区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吸引边民加快回流,增强边境地区人口聚集能力,建设边贸繁荣、边民富裕、边疆稳固的多赢局面。
(作者为广西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