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05-20 09:29:33 来源:当代广西网
一本《当代广西》贯穿着光阴,承载着梦想,镌刻着责任,新意与立意独到、创新与拓展不竭、高度与深度并驱……当我看到“我与‘当代广西’的故事”主题征文活动启事时,才惊诧于《当代广西》20周年的厚重与勃发。作为《当代广西》的忠实读者和笔耕不辍的作者,我打心眼儿里替她高兴、为她喝彩。回望自己这些年来与《当代广西》的相识相知相守历程与写作点滴,总有一份温暖触动心弦,总有一种力量激励前行。
伴我走过难忘的求学岁月
十余年的求学生活,从本科到博士,南北数年辗转,虽然就读的学校在变、专业在变,但不变的是对完成学业的坚定执着和滚烫初心——对建设国家的远大抱负和信仰使命。一路走来,自己慢慢地养成了读书写作的习惯。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社会学、历史学等,都是我关注的领域,自然也不会落下各类好书。
还记得是某一天的下午,当时我还在挂职锻炼,一位高中同学向我强烈推荐了这本杂志,建议我一定要好好读一读里面的文章。我好奇地随手翻了翻,没想到一下子就被当中的文章所吸引,接连看了一个月,连续看了好几期,感到大饱眼福、获益匪浅。后来,每一期的《当代广西》我都有关注,也认真研究学习了里面的文章。渐渐地,我成为《当代广西》的忠实读者,《当代广西》也在我的读博生活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给我的求学生涯增添了很多趣味,提升了内心的充实感。
为我打开了解广西的窗口
博士如期毕业后,我通过自治区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回到了广西工作。踌躇满志,立志干一番事业建设家乡。工作后的我,接触《当代广西》的机会更多了。因为单位里有不少老师订阅它,因此我也时常能够翻读里面的文章。在文字的海洋里畅游,在思想的山峰上攀登,我越读越有感觉,越读越是感叹,这些年《当代广西》真是越办越好了。
融合多家党刊优势成长起来的《当代广西》,在20年的时间里,从一本纸质刊物发展成为拥有“一刊一网一端三微四号”的全媒体传播矩阵,栏目众多、内容丰富,还根据时势开辟了各类专题,很好地宣传了广西成就、传播了广西经验、展示了广西风采、见证了广西发展,她用流畅严谨的语言阐述党的创新理论,以客观平实的态度报道当下时政大势,通过细腻而有温度的声音讲述百姓民生要事,并且注重与读者交流、与专家切磋、与网民互动,此外还有相应的网站、客户端、公众号、抖音号、视频号、微博号等,为我更好地认识广西、了解广西打开一扇窗口。从偶尔翻翻到每天必读,再到翘首企盼,《当代广西》让我看到了一个美丽精彩的广西,一个充满生机的广西,我从《当代广西》中真切地感受到了广西发展的速度、温度、力度和广度。
给予了我展现自我的平台
我一直保持着写作的习惯,不仅结合专业写,还结合实践写;不仅结合形势写,而且结合兴趣写。我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快乐与收获相伴,思考与进步同行。每每写作,我都会感受到满满的价值感、充实感与幸福感。我想,把思考当作常态,把热爱当作事业,人就会过得有底气有活力,就会迸发出无穷的动力,就会始终充满斗志与希望!
《当代广西》作为广西唯一的党刊,权威性高、影响力强、覆盖面广、发行量大。每当自己有满意的稿子想发表,总是第一时间想到《当代广西》。2021年2月9日,我在当代广西网发表第一篇文章《切实把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与殷切嘱托转化为推动广西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后来,我又在《当代广西》2021年第4-5期(合刊)上发表《以三个“新发展”导航广西高质量发展》。自此,我便与她开启了“双向奔赴”的美好时光。
还记得《当代广西》的编辑第一次找我约稿,那时候恰逢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杂志的“半月话题”栏目想以“学好党史必修课”为主题,探索广西高质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有效路径,于是我认真撰写了《学史力行:砥砺奋进办实事开新局》;还记得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视察调研民营企业发展并提出殷殷嘱托,为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我应杂志社之约又撰写了《让民营企业放心大胆求发展》。那些如约而至的“奔赴”,成为了心底最美的印记——为全面学习贯彻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我撰写了《牢牢把握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的总目标》;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我结合工作实际撰写了《深学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 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我撰写了《写好向海图强大文章》《立足区情扎实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等文章……
作者在《当代广西》上发表的文章。作者供图
《当代广西》向我约的稿件时效性很强,很多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因为白天工作事务繁忙,我经常都是连夜挤时间来完成写稿任务。虽然稿件很急、要求很高,但每一次的赶稿,我都感觉是一次思维的升华和思想的洗礼,在完成应急写作的过程中,自己也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和进步。从2021年开始至今,紧跟时事前沿,围绕中心大局,我每年都有好几篇稿子在《当代广西》或当代广西网上发表,才情和思绪驰骋,理想和激情飞扬,这些文章记录了我对八桂大地的深情眷恋与期待,也成为了我与广西的纽带,让我更加深入地感受广西的底蕴和魅力,让我的视野得到了开拓,能力思维、学识素养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
在与“当代广西”的“交往”中,我也有幸连续两年获评当代广西杂志社“优秀作者”,这是杂志社赋予我的充分信任和极大肯定,也是对我的巨大鼓舞和有力鞭策。通过一些发表的文章,有不少外单位的人逐渐认识了我,电视台也经常邀请我解读时事,分享对中央和自治区决策部署的看法和建议。我也经常收到邀请,为基层和一些部门的干部授课,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还有不少同事、朋友,时常跟我探讨写作心得,一些别的期刊也陆续向我约稿。“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知道,很多时候大家最先是通过“当代广西”这个平台认识的我,关注的我,熟知的我,“当代广西”让我有了更多向外交流和表达的机会。
作者珍藏的2023年度当代广西杂志社“优秀作者”荣誉证书。作者供图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这些年一路走来,“当代广西”已成为我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从相识的“一见钟情”,到走近的“一见如故”,再到交流的“一往情深”,“当代广西”着实成就了我,见证了我,也激励了我。承蒙厚爱,不胜感激;不负遇见,此情可待!奋斗路上,得此知己,幸哉乐哉!我倍加珍惜和呵护这份情缘,我发自肺腑地想对“当代广西”说:“一路上有您,充实而有意义!衷心感谢您!”
未来的日子里,也许工作会变,岗位会变,职务会变,但永远不变的是情谊,是初心,是奋进的脚步!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我始终坚信,没有一种坚持会被辜负!山高水长,坚定执着,追求卓越的征途永不停歇!快马加鞭未下鞍,撸起袖子加油干!我将满怀深情,心存感恩,继续与“当代广西”相伴,一起用情怀与热爱共赴美好未来,共同书写新时代的绚烂篇章,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添砖加瓦、增光添彩!
春华秋实二十载,凯歌相续再出发!祝《当代广西》越办越好,不断焕发蓬勃生机,继续创造新的辉煌与荣光!
(作者系广西社会科学院办公室副主任、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