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2-02-21 18:04:52 来源:
长期以来,在党中央关怀和民族政策指引下,广西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团结一致谋发展,凝心聚力搞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重大成就。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用一个章节的篇幅对今后五年“推进治理现代化,在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上彰显新担当”作了部署,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和把握党代会精神实质,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一、厚望如山:深刻领会在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上彰显新担当的重大意义
广西地处南疆边陲,是后发展欠发达民族地区,因而在与全国人民一道同步迈进全面小康社会、共享伟大荣光的道路上,增进各族人民福祉和稳疆固边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自治区成立 60 多年来,广西各族人民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共同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成就。从偏远落后的西南边陲地区到面向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窗口,从全国交通神经末梢到重要的区域性国际交通枢纽,从人民生活温饱不足到实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八桂大地的经济社会发展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春华秋实,厚望如山。在迎接建党100周年、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今年4月再次亲临广西考察工作,充分肯定了广西在稳疆固边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强调指出广西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在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上彰显新担当”的新要求。这一新要求,蕴含着总书记深谋远虑的战略考量,既清晰擘画了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努力方向,又赋予了广西全新的使命,蕴含着从整体把握和全局视域战略高度对广西的殷切期望,体现了新发展阶段广西的地缘使命和时代责任。广西作为民族地区与边境地区、后发展地区与革命老区的高度重合,巩固深化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 区,不仅可以抓好沿边开放服务国家周边 外交战略,同时还能牢牢把握推动共同富裕、实现人民生活幸福“国之大者”,而且还可以为全国其他边疆民族地区提供可复制经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贡献“广西经验”,谱写八桂实践篇章。
二、奋楫争先:科学研判在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上彰显新担当的机遇和挑战
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对标总书记对广西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四个突出特点”的重要论述,科学分析研
判广西发展历史方位、基础条件、重大机遇和风险挑战。从内部与外部、历史与现实的视角看,在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上彰显新担当,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的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亦不可忽视。
从机遇上看,广西面向东盟区位优势凸显,中国与东盟已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 伴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即将生效实施,广西对外开放合作将迎来历史性契机;国家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 形成新格局,尤其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加 快推进,广西作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 枢纽,战略地位更加凸显;广西交通基础设 施建设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为更好 承接产业转移和打造新兴产业、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创造了良好条件;近几年为 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构建的大扶贫机制成为近年广西集聚区内外发展资源的最高效整合机制,蕴含着巨大的潜力和后发优势动 能;“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的优势,为广西持续做好绿水青山、碧海蓝天、低碳循环的绿色发展文章提供了动力与倒逼机制。
从挑战上看,国际环境进入动荡变革 期,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持续深化,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高质量发展阶段,“双碳”“双控”倒逼后发展欠发达地区转变发展方式,区域竞争将呈现更加激烈的态势;新发展阶段,相比过去具有许 多新的内涵和特点,对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更高,制约广西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还不同程度存在;边疆民族地区 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交织影响的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新型风险复杂多变;等等。
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宁率新一届自治区党委常委同媒体记者见面时说,广西高质量发展充满预期、未来可期,壮美广西建设其时已至、其势已成。新形势下,我们要抢抓机遇、应对挑战,驾驭大势、把握大局,对标对表全面小康、高质量发展、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不折不扣将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要求落到实处,奋力谱写新时代广西发展新篇章。
三、扬帆逐梦:全面准确把握在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上彰显新担当的实现路径
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提出的“四个新”总要求,对未来五年广西推进治理现代化,在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上彰显新担当作了深入研究部署和务实谋划。全区上下要以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走出一条符合中央要求、体现时代特征的在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上彰显新担当的新路子。
政治引领,担当作为。自觉对标对表党中央精神,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切实把“两个维护”体现到各项制度规定中,贯彻到全区工作各领域各方面。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建立长效机制, 让“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成为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建立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工作机制,形成工作闭环,严格落实到位。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完善激励干部担当实干的制度机制,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担当实干的能力水平。
创新治理,法治保障。完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推动预防化解工作常态化、长效化。落实重大风险防控机制,健全风险研判、决策风险评估、风险防控协同、风险防控责任“四项机制”,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的能力。升级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化立体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打造城乡统筹全域覆盖的治安防控格局。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严格落实属地、部门责任,健全隐患整治排查常态化机制,建立全覆盖、全链条、全要素的公共安全监管机制。
城乡融合,振兴乡村。整体统筹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相互融合、共同发展。以特色优势为抓手,以一二三产融合为核心,运用工业思维谋划乡村产业发展,着力打好“特色牌”“绿色牌”“长寿牌”“富硒牌”,让农业发展驶入现代化“快车道”。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农业新业态、新模式,多种方式增加农民经营性、财产性和工资性收入。推动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在城乡融合发展中振兴乡村。
绿色低碳,美丽宜居。推进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将绿色生态作为壮美广西的普遍形态。全力打好生态环境巩固提升持久战,实施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高标准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深化“两山”转化改革,全面推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快构建自然生态体系、城镇生态体系、产业生态体系。对标粤港澳大湾区宜居宜游水平,启动城市品质提升行动,将壮 乡家园建设成广西居民品质生活圈、大湾 区世界级宜居湾区的延伸区,提升城市宜居的档次与品质,加快打造美丽幸福宜居省区。
人民至上,共享共富。把民之所望作为政之所向,着力补齐短板,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努力 使全区各族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实施居民收入和中等收入群体双倍增计划,构建稳步提高居民收入体制机制;更高水平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推动实现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围绕低收入群体持续增收,扎实推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建立新时代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实现人民生活幸福“国之大者”,加快实现精神自信自强、环境宜居宜业、社会和谐和睦,实现“让壮乡人民好日子千人唱万人和,天天放在歌里过”。循大道,至万里。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我们要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工作部署要求,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坚决扛起在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上彰显新担当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以更宽广的视野、更有力的举措、更扎实的工作,不断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的良好局面,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
【作者单位】解桂海,广西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 副院长
【来源】《当代广西》2021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