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广西社会科学院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学术动态 > 科研成果 > 学人观点 >

学人观点

【观点】刘建文:多位一体推进边疆稳定平安家园建设

日期: 2022-12-06 16:58:53    来源:《当代广西》2022年第23期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对广西提出了“五个更大”的重要要求,其中强调广西要“在维护国家安全上作出更大贡献”。坚决维护国家安全,构建各民族共建共治的平安家园,是广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重要任务。广西是边境地区、民族地区,团结稳定事关国家安全、百姓福祉。新时代新征程,广西要发挥好边疆地区率先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先天优势,推动各民族共建共治,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多位一体积极构建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边疆稳定平安家园,奋力开创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新局面。

一、建设稳定平安家园是边疆各民族的共同愿望

在过去很长的历史时期里,由于地理、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我国边疆地区各民族发展极不平衡。曾几何时,边疆是动乱的根源,将其建设成为稳定平安家园一直是各个封建王朝孜孜不倦的追求。由于封建时代边疆地区缺乏共建共治的政治基础,无论是古代时期羁縻制度、土司制度,还是后来明清时期的“改土归流”,都没有一个朝代能够实现边疆地区的长期和平稳定。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百废待兴,边疆地区更多地侧重于保卫国土安全,而建设边疆、发展边疆则处于次要地位,各民族共建共治边疆稳定平安家园仍无从谈起。直到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国家总体经济实力不强,对边疆地区投入不够、开放不足,广西边疆地区仍然是经济落后、民生艰难。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边疆地区发展,加大各方面的投入,实行促进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特殊政策。广西边疆地区逐步从“边陲末梢”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经济得到恢复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兴边富民成为发展的主旋律。党的十八大以后,边疆地区和全国一道打响了史无前例的脱贫攻坚战,2020年,所有边疆贫困人口与全区、全国人民同步实现全面小康,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边疆稳定平安家园成为广西各族人民更为强烈的共同愿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呈现崭新气象。

二、各民族共建共治是建设边疆稳定平安家园的唯一出路

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边疆地区着眼于实现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人民参政议政的能力大大提高,各民族共建共治边疆稳定平安家园的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边疆地区发展的外部环境亦愈复杂多变。美西方国家利用“民族问题”,对中国变本加厉地遏制打压,以境外民族分裂势力为重要棋子,伺机对边疆地区实施渗透颠覆、暴力恐怖、民族分裂和宗教极端活动,实现边疆长治久安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广西各民族共建共治是建设边疆稳定平安家园的唯一出路。

建设边疆稳定平安家园,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在维护国家安全上作出更大贡献”的嘱托和关于加强边境地区建设及管理的重要论述,自觉把广西边疆稳定平安家园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大局中来思考谋划,统筹发展和安全。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广西要在“推进治理现代化,在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上彰显新担当”,明确广西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承担着特殊使命,要坚持法治广西、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着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广西、平安广西。种好共建共享的“责任田”,我们要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时刻绷紧维护民族团结这根弦,坚决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坚决守好意识形态阵地,绝不容许任何人任何势力干扰破坏民族团结和边境安宁。我们满怀期待,通过推动边疆各族人民共建共治,在守边护边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团结一心,同心同德,形成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就能实现固边强边兴边,营造边疆安宁、生产安全、人民安居的良好环境,共同守好祖国的“南大门”。

三、多位一体巩固边疆稳定发展和安全屏障

建设边疆稳定平安家园,要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多位一体推进,建设更为团结和谐的广西,筑牢中国发展和安全的屏障。展望未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深深扎根八桂大地,各族人民深度交往交流交融,民族团结和睦、社会和谐稳定、边疆巩固安宁。

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边疆地区政治和社会基础性工作。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健全反渗透、反颠覆、反分裂、反邪教常治长效机制,加强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严密防范暴力恐怖风险,坚决捍卫国家政治安全。要贯彻落实好党的民族政策,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形成建设边疆稳定平安家园的强大合力。

推进边疆地区现代化,夯实稳定平安家园建设的物质基础。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实现小康仅仅是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步,与实现共同富裕和现代化还有很大的差距,仍需全社会共同努力,推动边疆地区加快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强边疆地区建设,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要求,坚定不移地把发展作为解决边疆稳定平安问题的要务。要通过融入国家区域发展布局、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对口支援等措施,促进边疆地区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和文化教育水平,促进边疆地区经济和民生可持续发展,提高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边疆地区所有改革发展都赋予民族团结进步的意义,彰显改善民生和凝聚人心的意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

加强交往交流交融,形成全国一盘棋支持边疆地区发展的新机制。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们的制度优势。要鼓励边疆地区与发达地区双向交流,支持和鼓励发达地区的企业到边疆地区投资兴业,同时建立发达地区的教师、医生、大学生等优秀人才到边疆地区定期轮换工作制度。尤其是要深化粤桂帮扶合作,从扶贫帮扶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合作转变,从经济帮扶向深化产业合作和文化帮扶转变,积极探索发达地区与边疆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合作机制。边疆地区也要充分借助交往交流交融带来的有利条件和优势,进一步将外力优势转化为发展的内生动力,使边疆地区各族群众享受到更多的发展红利。

筑牢祖国南疆安全屏障,赋能边疆稳定平安家园建设。广西保卫祖国南疆稳定安全的任务十分繁重,有效维护边疆稳定安宁,离不开守护平安的边防部队和执法队伍,同样也离不开边境各族群众。要提高边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当前,要建立各民族共建共治的边疆稳定安全体制机制,管控好人员、货物进出境的每一个环节,坚决做好疫情“外防输入”的各项管控措施,加强对进口货物消杀病毒管理,防止带毒商品进口。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打击妨害国(边)境管理犯罪行为,严防“三非”人员非法出入境和走私贩私,构建严密的边境安全“防护网”。同时,深入推进边疆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增强各民族群众的中华民族自豪感,自觉抵制外来不良文化的影响,筑牢边疆地区文化安全屏障。进一步加强边境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切实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构筑边疆地区生态安全屏障。

 

(作者系广西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